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教案
一、教材分析:本節內容為高一新教材《經濟生活》第二單元生產、勞動與經營中第四課生產與經濟制度中的第二框,主要內容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即我國現階段的所有者結構。是《經濟生活》中的基本理論之一,是我國社會制度的基礎,知識的理論性較強。本節主要包括公有制為主體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兩個目,基本的線索是明確我國不同的所有制經濟形式的內容、地位和作用,以及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依據。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容、公有制經濟的構成,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含義,非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和作用;
2、理解公有制經濟的地位以及增強其主體地位,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的含義、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系;
3、運用所學知識,區分各種經濟成分,并說明他們的作用。
(二)能力目標
通過大量實例,理解基本經濟制度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符合三個有利于標準;辨別不同經濟實體所有制性質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框學習,提高學生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自覺性,堅定其無比優越性的信念,樹立多種所有制平等競爭的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1、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與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2、 對兩個“毫不動搖”的理解。
四、教學方法:
情景導析、討論比較、合作探究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與流程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的
導入 在我國的經濟成分中,我們會看到有國家投資的企業,有某個集體出資興建的,也有公民個人出資開辦的,還有國外企業出資或與我們合資合作興建的。這形形色色的經濟成分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互相競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繁榮、昌盛。從而構成了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這就是本節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學生感知 導入新 課
基本經濟制度 材料一:XX年我國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41125個,占全國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總數的22.65%,工業增加值、總資產、銷售收入的比重分別占48.5%、60.9%、43.7%,利潤總額、應交增值稅的比重為41.2%、57.6%。
材料二:XX年國有經濟在一些重點行業、關鍵領域所占比重,化工69.3%、石油92.1%、電力90.6%、汽車72%、鐵路83.1%、冶金64.4%、船舶與航空航天84.5%。
材料三:據統計,非公有制經濟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不足1/4,增長到XX年的1/3。近十幾年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從不到1%提高到20%以上。
材料四:黨的xx大報告指出:必須毫不動搖的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發展。堅持把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二者對立起來。
提出問題:上述材料說明什么問題? 積極思考,展開討論,發表見解 明確我國基本的經濟制度概況
結論:公有制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主體地位,非公有制經濟取得重大發展,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局面(展示結構圖,見課件)
公有制經濟 問題:公有制經濟包括那些成分?地位如何? 學生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整體感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