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政治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考點復習導學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發生了偉大的歷史變革,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圖10 圖11
注:基本建設支出是國家經濟建設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
(1)圖10反映了三十年來我國經濟發生了怎樣的深刻變化?
11.(1)圖10表明隨著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商品零售環節由政策定價占主導地位逐漸演變為市場調節定價占主導地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逐步發揮基礎性作用。
(2)結合圖10,分析圖11中數據發生變化的原因。
(2)隨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政府經濟職能相應發生轉變,財政支出分配比例發生變化,基本建設支出比重下降并保持適度的比重;市場不能完全解決公平問題,財政用于社會保障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
(3)運用經濟生活,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如何配置資源的。
(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的變化和相互作用,自發地進行社會資源的配置。市場不是萬能的,需要國家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相結合,使社會主義國家能夠為資源優化配置的實現發揮有力的作用。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共性)
⑴經濟關系市場化 ⑵企業行為自主化
⑶宏觀調控間接化 ⑷經濟運行法制化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
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特征:
①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
②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③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3、宏觀調控
(一)、市場調節的弊端
⑴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
⑵市場調節存在固有的弊端:
①自發性:由于市場調節是在價值規律自發作用下進行的,在利益驅動下會產生一些違反市場原則的行為,
②盲目性:由于人們不可能完全掌握生產各方面信息及其變化趨勢,致使決策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③滯后性:由于市場價格的形成和傳遞有一個過程,一旦傳遞到生產經營者手中進行生產調整,就有一個時間差,致使市場調節帶有滯后性,成為一種事后調節。
⑶市場調節弊端的后果:
①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
②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
③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擴大,甚至導致兩級分化。
(二)、我國加強宏觀調控
⑴必要性:
加強宏觀調控不僅是因為市場的局限性,而且取決于我國社會主義的性質(指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標)。
⑵宏觀調控的含義,主要目標及手段。
①含義: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
②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③手段:
a經濟手段
含義:指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經濟利益的調整來影響和調節經濟活動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