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識記: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的必要性;
理解:從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國家宏觀調控三個方面來分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運用:能結合我國經濟建設的偉大成就和存在問題,說明我國市場經濟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及更好的加強社會主義國家的宏觀調控,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討論分析新材料,提高同學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
通過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原理或觀點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透過事物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更加熱情的關注我們國家的建設,更加堅定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的信念,更加熱愛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
【教學重點】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堅持效率優先,更加注重公平
【教學方法】
通過多媒體課件,主要采取設疑、閱讀、討論、引導、事例說理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投影)
愛關注社會和探討問題的小明一日聽到社會上有人說我們現在是“羞羞答答的資本主義”。于是回去問奶奶,奶奶嘆息著說:唉,可不是,這社會變資本主義嘍!旁邊爸爸卻說:您呀,盡不懂瞎說,這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可是兩回事。奶奶卻說:文革時,就因為把自家的母雞賣給了鄰居,爺爺就被打成了走資派。現在是市場經濟、又引進外資、學習外國,這還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只是名字罷了。
試就材料所討論問題,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討論](略)
[教師引導]同學們實際上已經討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并進行了有益的思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到底該怎樣走?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確定什么樣的目標?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斷探索,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在黨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把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
鄧小平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創新中,一方面強調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不是區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標志,它們不屬于社會基本制度的范疇,而是資源配置的不同方式。不能把計劃經濟與社會主義劃等號,把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劃等號,資本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計劃和市場都是調節經濟的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故奶奶的說法是偏頗的。實踐也證明,社會主義搞市場經濟更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他們有較為完善的市場經濟,因而資本主義國家一切反映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一般規律的經營管理方法,如股份制,債券集資,資金、技術、勞動力進入市場等,社會主義國家完全可以借鑒和吸收,以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這是一種學習,而非變成資本主義。
另一方面又強調我們實行市場經濟必須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除了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性以外,還具有自己的特征,主要表現在所有制結構、分配制度、宏觀調控上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