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考前指導復習
四、再細心點就成功了——主觀題分類解析
1.依據類:即必要性,要求說明材料中現象的理論依據。
例:(鹽城三模)聯系上述材料并結合實際,說明政府進行新醫療改革的經濟依據。
①市場調節有其弱點和缺陷,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市場化”的醫療改革不能解決公平問題,需要國家運用財政等手段解決公民基本醫療問題。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結合在一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是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政府進行新醫療改革,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是貫徹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③政府適時推出新醫療改革,努力實現社會公平,解除人們的后顧之憂,有利于擴大內需,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解析:答案特點是重點說理論依據,但也可適當點意義。
2.意義類:即重要性,要求說明材料中現象所產生的積極意義。
例:(南通三模)聯系材料,分析說明把“蛋糕”分好的經濟意義。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有利于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它有利于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2分)有利于平衡不同群體利益關系,實現社會和諧。 (若從公平對效率影響的角度回答,可得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
解析:答案特點是重點說意義,必須用“有利于”開頭,但也可適當點依據。經濟生活中常見的有“對生產(經濟發展)、對生活、對消費、對國家、對企業(經營者)、勞動者(消費者)、社會、市場、資源、對外開放、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等具有的意義。
3.為什么(原因):即依據+意義。
例:(鹽城一模)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我國政府為什么要積極發展低碳經濟?
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發展低碳經濟有利于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②積極發展低碳經濟,是國家履行領導經濟建設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體現,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有利于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③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我國政府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有利于增強對外經濟的主動權,提高我國在國際經濟政治中的地位。
解析:答案特點是依據和意義并重,當然不需要刻意去并重。
4.影響類:與意義不同,包括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
例:請分析房價下降所產生的影響?
①積極方面:房價適度下調,有利于房地產業和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利于金融市場的穩定,有利于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有利于社會和諧等等;②消極方面:房價如果急劇下跌,會導致房地產業受沉重打擊,發生金融風險,不利于經濟的健康發展,最終也不能滿足人民的住房需求。
5.建議措施類:即如何,啟示,怎么辦,建議等等
例:(蘇南三模)結合表1和材料二,說明如何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
①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消費。②發揮好財政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繼續執行一系列惠農政策,提高農村消費水平。③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有效改善居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提升農村居民的消費信心。④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