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第四單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考點專項復習教案
第九課 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市場經濟的含義。
市場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注:①市場起基礎性作用是市場經濟有別于計劃經濟和傳統的商品經濟。
②市場起基礎性作用不等于完全由市場起作用,要將市場和計劃結合起來。
2. 市場調節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1)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來進行
市場經濟中,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是通過價格、供求及市場競爭來安排和調整的。
(2)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即價值規律的積極作用)
①市場能夠及時、靈活地反映市場供求變化,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注:市場的這一作用是通過供求和價格的相互影響來實現的。強調了市場調節資源在各部門的流入流出中達到均衡,實現了資源在不同部門的優化配置。
②市場利用利益杠桿、市場競爭,調動商品生產者的積極性,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③由于各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稟賦不同,導致優勝劣汰,使資源向效益好的企業集中。
(3)市場調節的局限性(即價值規律的消極作用)。
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包括市場不能調節、不能讓市場調節兩方面)
市場不能調節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給,而對于可能危害公眾利益的產品供給則不能讓市場來調節。
②在市場可以調節的領域,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的弊端
自發性:價值規律自發調節→市場主體自發追逐利益→可能導致盲目競爭、不當行為和兩極分化。
盲目性:分散經營→盲目決策→一哄而上(下)→供求失衡→經濟波動、資源浪費。
滯后性:聞價而行→事后調節→供求失衡→經濟波動、資源浪費。
如果僅由市場調節,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
附:區分市場的盲目性與自發性
項 目 自發性 盲目性
區
別 含義 市場主體在價值規律支配下自發追求自身的利益 市場主體不可能掌握社會各方面的信息而無法控制經濟變化的趨勢
表現形式 通過市場主體的不正當經濟行為來表現 通過市場主體經營決策的失誤來表現
導致后果 市場秩序混亂和收入差距擴大 經濟波動和資源的浪費,資源不能合理配置
解決手段 主要運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
聯系 (1)都是市場的弱點和 缺陷的表現;(2)都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3)都需要以國家宏觀調控來彌補。
3. 規范市場秩序的意義和措施。
(1)規范市場秩序的意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市場才能合理配置資源。良好的市場秩序需要市場規則來維護。
(2)規范市場秩序的措施
①良好的市場秩序要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市場規則以法律法規、行業規范、市場道德規范等形式,對市場運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體的規定;
②必須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