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政治復習哲學學案 第六課 求索真理歷程
a.對待事物要親眼去見識 b.對待事物耳聞就行
c.要認識事物的規律 d.實踐的重要性
6.泰戈爾說:“真理之川從他的錯誤之溝渠中流過。”這說明:
a.真理與謬誤相互區別 b.真理與謬誤相互融合
c.真理與謬誤相比較而存在 d.真理以謬誤為基礎而存在
7.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范圍,這說明了:
a.真理是普遍的 b.真理是主觀的 c.真理是有條件的 d.真理是絕對的
8.從“發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從“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關注社會公平”,黨的xx大對發展觀、公平觀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表明:
a.真理會隨著時間地點的變化而不斷改變
b.人們對同一確定對象的認識,真理不止一個
c.任何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d.真理與謬誤的界限是相對的
9.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這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兩千多年里。人們一直把它當作任何條件下都適用的真理。但是,19世紀初,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瓦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隨后,德國數學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80。這說明真理是
①因人而異的 ②具體的 ③有條件的 ③客觀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0.下列詞語中符合認識運動反復性和無限性的是
a.一概而論 b.千慮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11. “軟實力”、“思想庫”、“票決制”、“人文關懷”、“自治機制”、“精神家園”、“生態文明”、“親和力”等等新提法、新表述,無一例外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富多彩的實踐。這體現了
a.實踐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觀點 b.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
c.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d.實踐是社會性歷史性的活動
12.實用主義者詹姆士認為,有用的觀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它是真的,或者說,它是真的,因為它是有用的。”上述觀點的錯誤在于,否認了
a.真理都是有條件的 b.真理都是具體的 c.真理的客觀性 d.真理的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