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復習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妥善應對氣候變化熱點綜述:
XX年11月25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決定到2020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并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和行動。會議認為,妥善應對氣候變化,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和長遠發展。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主張通過切實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我們將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基本框架,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主張嚴格遵循巴厘路線圖授權,加強《公約》及《議定書》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統籌考慮減緩、適應、技術轉讓和資金支持,推動哥本哈根會議取得積極成果。會議指出,我國始終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從國情和實際出發,制定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積極推進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實施鼓勵節能、提高能效等政策措施,不斷增加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研發投入,努力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森林碳匯,提高適應能力,取得了積極成效。
理論分析:
1、經濟生活:
(1)綠色消費的含義和特征。綠色消費是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特征是: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生活,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分類回收,循環再生;保護自然,萬物共存。要求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建立文明的消費模式,倡導綠色消費。
(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應積極采用新技術,更新設備,提高素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國務院積極推進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實施鼓勵節能、提高能效等政策措施。
(3)財政的巨大作用。財政能集中力量辦大事。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資源配置;調控經濟平穩進行;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我國不斷增加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研發投入,努力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森林碳匯,提高適應能力
(4)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市場調節的不足,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決定到2020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并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和行動,是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的體現。
(5)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包括以人為本(本質與核心)、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片面追求經濟快速增長,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甚至出現“沒有發展的增長”,導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科學的發展觀是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能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進。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決定到2020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并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和行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現。
2、生活與哲學:
(1)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這就要求我們:我們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時候,務必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這要求我們要認真研究部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決定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并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