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繼續應對金融危機
熱點專題四 全球繼續應對金融危機
【專題要點】
1.金融危機一周年。XX年9月15日,是金融危機爆發一周年。1年來,大大小小的各種國際會議,都在關注“后危機時代”,討論如何進行全球聯手,保證經濟的穩定發展。1年前,美國著名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產,拉開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的序幕。 幾乎所有國家都遭受到了這場金融危機或大或小的沖擊。
2.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三次金融峰會在美國匹茲堡舉行。 XX年9月24日,20國集團(g20)金融峰會在美國匹茲堡召開, 在峰會上發表了題為《全力促進增長、推動平衡發展》的重要講話。 指出,當前,我們的首要任務仍然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世界經濟健康復蘇,同時要堅定不移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在解決全球發展不平衡進程中實現世界經濟全面持續平衡發展。
3.第二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北京舉行。XX年10月10日電,中日韓合作十周年之際,第二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總理主持,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和韓國總統李明博出席。會議將回顧總結三國合作歷程,展望規劃三國合作未來,推動中日韓合作進一步發展。會議一致認為,在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復蘇、重振增長的關鍵時刻,三國領導人會議對增進政治互信、推進互利合作、促進亞洲穩定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4.XX年夏季達沃斯年會。XX年9月,夏季達沃斯年會在大連召開。今年夏季達沃斯年會的主題是:亞洲“夏季達沃斯”:重振增長。說,保護主義只會拖累世界經濟復蘇,最終受害的是各國企業和人民。中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決不搞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稱,中國以實際行動履行了反對保護主義的諾言,中國也期待各國的共同行動。
【教法指引】
一 經濟學
1.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經濟全球化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對發展中國家也不能認為有害無利。經濟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風險全球化”,尤其發展中國家要注意維護其經濟主權和經濟安全,我國主張世界各國“共贏”的、“平等”的、“公平”的、“共存”的經濟全球化。
2.我國對外貿易堅持獨立自立、自力更生和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中國積極與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開展經濟合作,是本著互利雙贏的目的,以造福世界人民為根本歸屬。
二 政治學
1.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勢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的對立則可能使國家間發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沖突,各國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需加強合作。
2.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求發展成為時代主流,但世界經濟發展形勢嚴峻,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還在損害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建立一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提出,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應該堅持全面性、均衡性、漸進性、實效性的原則,符合當今時代主題。
3.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我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方主張重點實施四方面改革舉措,符合我國的國家利益。而且我的外交政策是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
4.國際新秩序應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與原則,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5.當今世界的國際競爭是以經濟力和科技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中國致力于與20國集團加強合作,體現了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國際地位的提高,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