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成語和詩句哲理簡析
64.人定勝天;愚公移山;精衛填海;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自強不息——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認識規律,利用規律,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65.胸有成竹——通過積累感性材料和感性認識,并對其進行抽象思維,就能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66.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多思出智慧;通過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才能認清事物的本質從而用以指導實踐。
67.千慮一得——認識運動反復性和無限性
68.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一針見血——透過現象,認清事物的本質。
69.守株待兔——錯把偶然當必然,誤把現象當本質。
70.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理性認識要依賴于感性認識。
71.入山問樵,入水問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須問“三老”;百聞不如一見——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出真知。
72.放之四海而皆準——真理的客觀性;科學認識對事物發展起推動促進作用。
73.學以致用——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
74.屠龍妙術;紙上談兵——割裂實踐和認識、理論和實際的辯證關系,不把理論運用于實踐。
75.真金不怕火來煉;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76.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77.葉公好龍——害怕實踐,回避實踐。
78.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錯誤的生態價值觀。
79.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大公無私;舍生取義——集體主義是我國人民新時期正確的價值取向。
80.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干——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相互儲存、相互轉化的,我們應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
81.見利忘義;唯利是圖;人不為已,天誅地滅——自私自利的極端個人主義。
82.人生如夢;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悲觀主義的、消極的人生價值觀。
83.時勢造英雄——個人活動受社會條件和社會規律的制約。
84.臥薪嘗膽——人生價值和遠大理想的實現需要艱苦奮斗、發憤圖強。
8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
86.哀莫大于心死——失掉了科學而正確的理想,就失了人生的精神支柱。
二、詩句體現的哲理
1.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歪曲、虛幻的反映。
2.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3.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人的主觀意識會隨著客觀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4.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從實際出發。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朱門幾處耽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
6.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既要承認事物的客觀規律,又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到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
7.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樹欲靜而風不止;誰揮鞭策驅四運? 萬物興衰皆自然;興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從來系日乏長繩,水去云回恨不勝;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規律(客觀事物)是客觀的,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