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經濟生活復習提綱
46、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的規律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2)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它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當它為落后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就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社會前進。
(3)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表明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47、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48、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屬于非對抗性矛盾。
49、改革的實質: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作用:改革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工作的強大動力。
50、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51、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要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堅持群眾路線和的意義: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并成功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52、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
53、人的價值的內涵與評價 內涵: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就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評價: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
54、價值觀及其對人們行為的導向作用
價值觀: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會形成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55、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當個人的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