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政治主觀題解題思路探究
[答案要點](1)如圖1所示,1987-1997年,該企業產量增加,單位成本下降,市場占有率提高。這就表明,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企業提高了經濟效益,增加了市場競爭力。
(2)如圖2所示,企業資產規模逐年擴大;同時,企業資產構成有較大的變化,即從國有資產占100%的企業發展成為包括國有資產、集體資產和非公有資產在內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在混合所有制中,國有和集體控股。這就是說,由于多種經濟成分的加入,國有成分支配的資產范圍擴大,其公有制性質不變(如考生指出圖2表明公有資產所占比例雖然下降,但不斷增值,可酌情加1-2分)。綜合圖1和圖2,該企業資產規模擴大了,才使得其生產規模得以擴大,單位成本降低,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3)國有企業要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要注意根據市場需求,取得規模經濟效益 (如學生回答擴大規模,提高經濟效益,也正確),增強競爭力。國有企業要努力尋找能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公有制企業也可以利用。只要控股權掌握在國家和集體手里,不但不改變公有制性質,而且有利于擴大公有資本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
常考知識點和相關理論知識
(1)國民經濟問題:
①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②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③gdp和gnp的經濟學價值;④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⑤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⑥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⑦國民經濟的運行情況。
(2)企業經營狀況問題:
①企業的資產規模及構成情況; ②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企業以營利為目的;如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的兼并與破產,注意兼并的意義)。
(3)人民生活問題:
①居民收入的結構問題;②居民收入差距問題: ③人民生活水平問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影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因素)。
(4)對外貿易問題:
①國際貿易中的不平等交換問題; ②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順差和逆差;關稅的調節作用;我國利用外資和技術情況)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我國區域文化觀念與區域發展模式
環渤海 長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區域文化背景 齊魯文化 吳越文化 嶺南文化
區域文化觀念的特點 因循守舊、務虛封閉,工商觀念淡薄,善政治不善經濟 開放性、實用性,崇工重商,注重實業強國,強調工商并重 開放性、冒險性、進取性、傳統保守性,崇尚商貿、農商并重、義利并重、和氣生財
區域發展模式 山東半島模式(國有大中型企業為主、鄉鎮和外資企業受到重視) 蘇南模式、溫州模式(蘇南鄉鎮和外資工業發展;溫州個私家庭工業和商業發展) 東莞模式、順德模式、南海模式、(東莞三來一補、合資企業發展;順德集體、鄉鎮企業發展;南海國有、鄉鎮企業發展;中山私營經濟發展)
1)上表蘊含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答:(1)①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各地區文化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②不同區域的文化,有其精華,也有其不足。 ③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和交融。不同區域文化影響著區域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