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圖表”類題解題指導
近年的高考,兩個論述題中必定有一個圖表題,所限定的知識要求一般都是經濟常識的內容,所以特別要注意這一題型。
一、試題特點
1、反映當年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體現黨和政府的經濟政策,是全國經濟工作會議關注的重點問題
2、題型結構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材料,一是設問。材料一般由“表題,2~3個圖表(圖表的形式常見的有表格式、坐標式、圖餅式三種)、注釋”三部分組成。
3、設問通常是由2~3個小問組成。第(1)問是:表一、表二分別(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第(2)問是:表一和表二有何內在聯系?第(3)問要求你談談對表格所反映現象的認識,或根據材料設定的其他問題。
二、解題思路與技巧(解答圖表題應做到三個“三”)
1、 三讀:
①讀圖表。圖表一般是表格、餅狀圖和柱狀圖,有標題、時間、項目、數據以及小字注等構成。標題表明什么行業、什么部門、什么社會群體等單位的什么經濟狀態。它總攬和規定著表格的基本內容。項目則把各種數據按照一定的類別劃分開來,按照一定關系有序地進行排列。
②讀注文。圖表下的注文對圖表起著補充作用。是圖表式主觀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注文還對答題思路有提示作用。
③讀設問。圖表是為設問服務的,設問是命題測試意圖的直接表示,帶有很強的指向性和限制性。讀設問,一要弄懂各問分別問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問之間的內在聯系。(當然要注意圖表中具有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如圖表中出現1978年我們應聯想到改革開放,1997年就聯想到黨的xx大。XX年應聯系到黨的xx大。)
2、三比
①縱向比較。對同一項目內的數據進行比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變化發展的趨勢。
②橫向比較。發現不同事物在發展過程中的差異性,加深對事物的認識發現新問題。這是創造性思維的突出表現。
③表與表之間的比較分析。圖表與圖表之間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著一定聯系。經過細心的比較,抓住這個聯系,我們就會產生新的認識。前幾年的表格論述題基本上是一個表反映成績,另一個表明存在問題,兩個表是互補關系。
3、三到
①由數字到術語。圖表型主觀題往往以數字來表達某種經濟現象,在回答問題時必須用術語概括這一現象。
②由現象到本質。我們必須在由數字到術語表述基礎上,揭示出本質。
③由理論到實踐。政治高考不僅僅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更主要考查學生在理論指導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典型例題講解
(廣東卷)(18分)運用《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根據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l:XX年-XX年廣東省能源消費變動狀況。
材料2:XX年——XX年廣東省人均gdp變動情況
年份 XX2XX年 XX2XX年 XX2XX年 XX2XX年 XX2XX年
廣東省 人均gdp(美元) 1660.22 1812.09 2081.38 2382.95 2882.0
材料3:廣東省單位gdp能耗變動狀況
注:噸標準煤/萬元是國際通用的能耗指標。問題:
(1)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各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