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 學案
(3)實施節能工程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舉措。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需要每個人牢固樹立節能理念。請運用社會意識相關知識,說明為什么要樹立節能理念?
三、【運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分析、解決問題
(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及其矛盾運動。
①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統一于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②在生產方式中, 是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生產力的狀況 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
③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 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發展起阻礙作用。
(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表明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這就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例6]馬克思說:“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這句話說明
a.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
b.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對生產力起促進或阻礙作用
c.生產力是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 d.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形態的經濟基礎
四、【運用】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分析、解決問題
(1)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關系及其矛盾運動。
①兩者的含義: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基礎。
上層建筑指一定社會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以及社會的各種思想觀點和社會意識形態。
②兩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a.經濟基礎 上層建筑。
b.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上層建筑的狀況不同,對經濟基礎反作用的性質是不同的。當 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它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當它為落后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則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社會前進。
(2)結論: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體現了兩者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這就是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例7]30年前,真理標準大討論,如同驚蟄春雷,炸開愚昧迷信的冰凍層,使中國的思想開始回歸理性,使工作重心從階級斗爭轉向經濟建設,掀開了社會主義中國歷史發展新篇章。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看,這體現了
a.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c.社會意識有時也能決定社會存在 d.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
五、【了解】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