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
一、課程標準
●描述地球所處宇宙環境,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標準解讀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是指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環境,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理解。宏觀層面上是指地球在天體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微觀層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陽系中所處的位置。了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目的不是要系統學習天文知識,而是要為認識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礎。在太陽系九大行星中,從質量、體積、運動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員,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級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為太陽系中特殊的一員。很顯然,地球上為什么適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條“標準”的重點要求。
從本條“標準”的設計來看,說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僅要從地球自身條件和行星際空間條件分析,還要從恒星際空間條件分析!皹藴省睂⒌厍虻奶厥庑韵薅ㄔ谔栂捣秶畠,隱含著在太陽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實際上,人類一直在為尋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陽系之外發現了幾十顆可能會有生命的行星。
根據本條“標準”的要求,學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時,要會運用有關資料加以說明。這些資料如太陽系九大行星的比較數據、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圖、地球本身的條件等。
(2)教學重點
• 地球上為什么適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學目標
• 能用自己繪制的示意圖說明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 能選用一定的資料(數據、圖表等)說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與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討活動中,能運用自己搜集的資料,表達自己的觀點;
• 嘗試運用已學知識,寫一段文字,表達宇宙環境認識方面的一個觀點。
(4)教學方法
• 小組討論法、圖表分析法、比較分析法
二、知識結構
認識過程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知識積累
可見宇宙:半徑 光年,約 千米
天體系統的形成:
主要組成: 等較大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