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教學設計
[課標分析]了解地球的宇宙環境的目的是為認識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從質量、體積、運動等來看,地球是普通的,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為太陽系中特殊的一員。而說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不僅要從地球自身條件分析,還要從恒星際空間條件分析。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宇宙的物質形態和特點。
2.了解天體系統的級別和層次結構,了解地球在天體系統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體,正確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
二、能力目標
1.通過閱讀太陽系結構示意圖,了解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運動特征,培養學生的讀圖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八大行星基本數據的對比、分析、歸納,培養學生觀察思維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了解宇宙的物質組成,使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正確的宇宙觀。
2.用科學宇宙觀武裝頭腦,樹立科學的探索精神,并注意識別和抵制偽科學。
[教學重點、難點]
1.天體及天體系統的結構層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及原因。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討論法、啟發式教學
[講授過程]
【導課】1.“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曰宙”。宇宙包含了地理學研究的兩大視角“空間”和“時間”。人們對宇宙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從神話→地心說→日心說→星系
2.人類對宇宙探索的發展,如我國載人宇宙飛船的成功發射,美國“勇氣”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功著陸等,引發學生對宇宙的關注和興趣。然后轉而銜接到宇宙與地球的關系上。
【板書】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節 宇宙中的地球
【板書】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板書】1.地球的宇宙環境——宇宙是物質的
【討論】①何為光年?一光年約為多少千米?
②目前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的半徑約為多少千米?
③面對上題的數字,你有什么感慨?
【歸納】光年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傳播的距離,一光年約為94608億千米。目前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的半徑≈94608億千米×140億≈1.32×1023千米。由此可見,宇宙的范圍是極其寬廣的,可以說是無邊無際的。宇宙中的奧秘無窮,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的探索。
【思考】在這個無限時間、無限空間的宇宙中,到底有些什么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
【活動】討論一些天文現象及天體,如流星現象、蟹狀星云、土星、哈雷彗星、新星、黑洞等,感知“宇宙是物質的”
【歸納】宇宙間各種物質的存在形式統稱為天體。宇宙是由形形色色的天體組成的。
【板書】2.天體是有位置的——天體系統有層次
【講解】天體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勻的,萬有引力和天體的永恒運動維系著它們之間的關系,組成了多層次的天體系統。
【討論】①最高一級的天體系統是如何構成的?
②銀河是天上的河流嗎?目前人類所能觀測到的河外星系約有多少個?銀河系與河外星系的關系如何?
③太陽系的組成如何?太陽為什么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
④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是如何組成的?
【講解】最高一級的天體系統是總星系,即目前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由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構成。在銀河系之外,還有大約10億個同銀河系相類似的天體系統,即河外星系,河外星系是與銀河系同級別的天體系統。銀河系的組成天體主要恒星。在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恒星有1000多億顆。太陽系由太陽、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等組成,太陽因質量大而成為太陽系中心天體。地月系是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由地球和月球組成。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