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血液和血型(精選2篇)
第一節血液和血型 篇1
教學目標:
一、 知識:1、說出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2、觀察血涂片,區分白細胞與紅細胞、
3、說出血液中幾種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學會解讀血常規化驗的主要數據
4、說出abo血型的類型及鑒定的過程
5、說出失血對人體的影響,理解血型和輸血的關系
二、 能力:
培養學生對現象的觀察能力,實驗的規范操作能力和實驗探究的思維方式。
三、情感:
通過對人體血量等知識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無償獻血、義務獻血的教育。
教學重點:1、說出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2、說出abo血型的類型及鑒定
教學難點:1、血常規檢查對診斷疾病的意義
2、說明血型堅定的過程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方法:實驗法,討論探究法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提問:在我們人的血管里流動的是什么? 討論,交流,進入課題
觀察血液的組成 演示實驗:血液的組成成分 觀察教師的操作,注意發現問題,學習實驗的規范操作
血液中血漿及血細胞的組成 觀察量筒內分層現象,注意顏色及所占體積
認識紅細胞和白細胞 教師講解、巡視、指導 實驗:觀察血涂片
紅細胞的正常值,血液為什么是紅色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知識和圖10—2人的血細胞 顯微鏡下觀察紅細胞和白細胞的顏色和數目以及結構上的差異,觀察血小板的形狀
貧血的概念 如何對待補鐵的問題? 閱讀補充資料討論交流
了解發炎 講解什么是發炎 學習白細胞的作用和正常值
血小板與凝血 巡回演示比較 觀察血塊周圍的液體和使用抗凝劑的血液有什么不同
認識化驗單,知道血常規檢測內容 展示幾張化驗單,分發給學生 學生分組閱讀,討論化驗單上幾項指標的不同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第二課時)輸血和血型 如果你醫生,面對失血過多的病人,你如何搶救? 討論,交流
輸血原則 巡視并適時指導 分組活動,模擬“血型鑒定”
我過無償獻血制度 講解我國無償獻血制度 查找有關無償獻血資料(課逅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討論,交流
課堂練習 布置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
板書設計:
第一節 血液和血型
運載血細胞
血漿(功能) 運輸養料和廢物
防御保衛
1、血液的組成
紅細胞(內含血紅蛋白):運輸氧氣
血細胞 白細胞:吞噬病菌
血小板:加快血液凝固
2、輸血和血型
(1)血型:a型、b型、ab型、o型
(2)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好,緊急狀況下,o型血的人可以給任何人輸血。
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血
第一節血液和血型 篇2
第一節 血液和血型(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說出血液的組成和功能。(重點)
認識血常規檢查對診斷疾病的意義。(難點)
技能目標:
運用所學知識嘗試解讀血常規化驗數據,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解讀血常規化驗數據診斷疾病,關注人體的健康。
三、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收集自己或親人的血常規化驗單。
2、教師準備:新鮮的雞血做“血紅蛋白特性的觀察”演示實驗。
觀察實驗所需的人血涂片玻片標本。
3、flash: 血液的組成
4、視頻文件:(1)人的血液構成;(2)白血球的功能;(3)白細胞吞噬細菌;(4)血液中的紅細胞。
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讀圖]:引導學生讀p38頁的圖片。
[引言]:現代社會離不開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知識經濟的時代離不開信息高速公路。你可曾想到,在你的身體里也有一條條繁忙的運輸線,它們為組織細胞運送著氧氣和養料,并運走二氧化碳等廢物。
[提問]:你知道這條運
觀看圖片。
大部分同學能回答出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血液的組成
血液的功能。
血漿
輸線是什么?里面流動著什么嗎?
[講述]:血液是一種流動的結締組織,是人體內重要的組成物質。它在人體內不停的流動,把氧氣和養料送到全身各處,把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運走。
[聯想]:你對血液了解些什么?
[提問]:想知道血液到底含有哪些成分嗎?
[講述]:我們知道血液一流出血管就會發生凝固,那么怎樣觀察血液的成分呢?請觀察以下的flash,初步了解血液的組成成分。
[播放flash]:血液的組成。
[出示]:血液分層圖片,請同學們再次觀看書上圖文,能準確說出血液的成分。
血漿
血液組成 白細胞
血細胞 血小板
紅細胞
[播放視頻]:人的血液構成。
[提問]:血液能不斷地流動,你認為這與血漿的成分有關嗎?
[介紹血漿]:血漿約占血液總量的55%,其中90%以上是水,其余為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
[提問]:請你推測血漿的功能。
[小結]:血漿起到了運載血細胞,運輸氧氣和養料 管,血液在血管里流動。
每位同學都展開聯想,把經歷過的有關血液的內容進行全班的交流,如:驗血、小事故造成的出血,刷牙時出血,靜脈注射,街頭無償獻血等。
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觀看flash,說出在血液中放入少量的檸檬酸鈉溶液,可以防止血液凝固。
學生回答略。
通過觀看初步了解血液各成分的作用。
推測血漿主要成分是水。
認為血漿起運輸功能。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紅細胞
白細胞
血小板
的作用。
[出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血涂片。指導學生認識各種血細胞。
[思考題]:1、哪種血細胞數量最多?2、各種血細胞分別有哪些形態特征?
[出示]:血細胞特征比較圖表。要求學生通過讀圖和閱讀課文p40相關內容進行填表。
[講解]:以學生邊回答,教師邊補充、輔以圖片、視頻資料進行講解。
[紅細胞]:特征與功能。
1.成熟的無核,圓餅狀。
(電子顯微鏡下紅細胞圖片
2.含血紅蛋白,呈現紅色,能運輸氧氣。(播放視頻:血液中的紅細胞)
3.紅細胞或血紅蛋白過少,會得貧血癥。(介紹貧血有缺鐵性和營養性兩種)
[白細胞]:特征與功能。
1.體積比紅細胞大。2.有核,種類繁多。(白細胞的形態圖片)
3.有的能吞噬病菌。
(播放視頻:白細胞吞噬細菌,白血球的功能)
[血小板]:特征與功能。
1.體積最小,沒核。(電子顯微鏡下血小板的圖片)
2.可以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血液凝固的原理)
[提問]:你做過血常規化驗嗎?注意過檢查項目有哪些嗎?為什么化驗單上的數據能作為醫生為你診斷疾
對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形態進行再次辯認。
對于血細胞的數量,通過觀察圖片能直觀地看出。
血細胞的特征則需要通過自學閱讀后思考。
大多數同學都有過查血的體驗,知道化驗單上會出現血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數值,但對于依據不是很清楚。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解讀:血常規化驗數據。 病的輔助手段呢?
[講述]:原來血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的含量是相對穩定的,如果這些指標發生異常變化,人體就可能患病。
[解讀化驗單]:那就讓我們做一回小醫生,嘗試解讀血常規化驗數據。
[指導]:請同學先閱讀正常成年人血細胞的數量,填寫書上的血常規檢查表。
[講述]:醫生通過解讀血常規化驗數據,可以初步確定患者的病情。請同學們主要分析a、b兩位患者,猜測一下他們患有什么病?
[講解]:c、d兩位患者的可能病癥。(不要求學生掌握)
[提出問題]:紅細胞增多,白細胞減少,血小板增多,血紅蛋白增多等各種情況又說明我們身體處于怎樣的狀況呢?請同學們課后討論,可以查閱相關資料。
進行初步診斷四位患者的血細胞含量是多于還是少于正常值。
能說出a患者的紅細胞數量少于正常值,是貧血。b患者的白細胞數量多于正常值,可能是身體內有炎癥。
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血常規化驗正常值及意義的資料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