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物質循環與地表形態》導學案
7. 形成圖乙巖石球狀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風化作用 b.流水侵蝕作用
c.火山活動 d.風力侵蝕作用
[特別提示]
1. 河流平直,北半球右岸侵蝕,左岸堆積,南半球左岸侵蝕,右岸堆積;河流彎曲,則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如下圖:
,
2. 風向的判定
,,
,典例5, “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數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盡,平沙長未休。想應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讀唐朝詩人胡玢的詩,結合下圖和所學知識,回答下題。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曲流的東岸是侵蝕岸
b.“數家新住處”應位于乙地
c.詩中描述的情境一般發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為自南向北
考點四 地質剖面圖的判讀
,
1. 看圖例、比例尺:通過圖例可以了解圖示地區出露哪些巖層及其新老關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其縮小的程度。
2. 根據巖層的新老關系分析圖內的地質構造特征,分析圖示是向斜還是背斜,地層有無缺失,各層是否含有化石;有無斷層,斷層部位在什么地方;有無侵入巖,是什么時代侵入的;地質構造與礦產分布有什么關系等。
(1)若地層呈水平狀態,并且從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連續排列,說明在相應地質年代里,地殼穩定,地理環境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如圖)
,
(2)若地層出現傾斜甚至顛倒,說明地層形成后,因地殼水平運動使巖層發生褶皺,地層顛倒是因為地殼運動劇烈,巖層發生強烈褶皺所致。(如圖)
,
(3)若地層出現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層所代表的年代,發生了地殼隆起,使當地地勢抬高,終止了沉積過程;二是當時開始有沉積作用,地殼隆起后,原沉積物被剝蝕完畢;三是當時、當地氣候變化,沒有了沉積物來源。(如圖)
,
(4)若侵蝕面上覆有新的巖層,,說明是由該地地殼下沉或相鄰地區地殼上升形成的。(如圖)
,
(5)若地層中有侵入巖存在,說明圍巖形成之后又發生了巖漿活動,巖漿活動晚于圍巖形成時代。(如圖)
,
3. 分析圖內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質平面圖往往繪有等高線,可以據此分析山脈的延伸方向、分水嶺所在、最高點、最低點、相對高差等。若沒有等高線,可以,根據水系的分布來分析地形特點,一般河流總是從地勢高處流向地勢低處,根據河流流向可判斷出地勢的高低起伏狀態。
,典例6,讀“某地地質剖面圖”,回答(1)~(3)題。
,
(1)關于圖示地區各處巖石的敘述,正確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