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ppt呈現引言和本講探討的主要問題0.5′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探討的話題是:“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圍繞這個話題,探討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自然條件、自然資源以及自然條件的變化分別對人類活動有哪些影響?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有哪些?1. 課題名稱2.本講探討的主要問題
我們首先來看第一個方面:以地形為例,探討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3.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地形為例地形對聚 落的影響 5′ 這是我國地勢三級階梯上的特大城市分布圖,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那么從圖上來看,我國特大城市分布的密度與地勢三級階梯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根據圖中所給的信息,我們可以發現: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上特大城市分布的密度最大,地勢第二級階梯上分布的密度其次,而地勢第一級階梯上分布的密度最小,沒有特大城市的分布。4.我國地勢三級階梯上的特大城市分布圖由此可見,我國特大城市分布的密度與我國大的地形狀況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從主要的地形類型來看,我國地勢一、二級階梯上主要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地勢第三級階梯主要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從地形上來講,平原是城市發育的理想場所,為什么呢?這主要是因為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河流較多,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利于農業生產,另外平坦的地形也有利于工業的發展和交通的聯系,還能節省城市的建筑投資,所以平原往往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區,也是城市發育的理想場所。那么,我們國家地勢第一級階梯上為什么會沒有特大城市的分布呢?我們知道,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主要是由青藏高原組成,青藏高原上多山,平均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導致了氣候寒冷,不利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所以青藏高原上雖然有城市分布,但城市的規模小,沒有形成特大城市。那么,從地形角度考慮,青藏高原上的城鎮又應該大多分布在什么地方?并且為什么會分布在這些地方呢?從地形角度來看,青藏高原上的城鎮應該大多分布在河谷地區。這主要是因為河谷地區海拔相對較低、熱量條件較好,并且土壤比較肥沃,水源也比較充足,一定程度上利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當然,我們還應該注意的是,如果是在熱帶地區,在海拔很低的地方,氣候很悶熱,是不利于人們的居住的,城市反而大多分布在高原上。例如主要處于熱帶的巴西這個國家,城市大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在亞馬孫平原上。接下來我們再看一幅圖片,給的是處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上的蘭州市的地形與城市分布圖,從圖上來看,蘭州市的城市布局和空間形態有什么特點?這與蘭州市所處的地形又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可以發現,蘭州市地處山區,城市主體主要布局在黃河谷地,是一個典型的河谷型城市,由于南北兩側為山地,城市發展被迫沿著谷地向東西方向延伸,形成條帶狀的空間形態。5.蘭州市地形與城市分布6.地形影響聚落的密度、規模、布局和形態通過上面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地形影響著聚落的密度、規模、布局和形態,不僅有著直接的影響,也會通過影響其他自然條件和人類活動而起著間接的影響。例題 2′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組題目,以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為載體,要求完成三個問題。先看第(1)個問題:圖中有哪兩種主要地形類型? 從圖上來看,200米等高線以東區域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等高線非常稀疏,屬于平原地形;200米等高線以西區域最高海拔超過了500米,加上等高線很密集,屬于山地。7.例題: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再來看第(2)個問題,圖中居民點的分布密度有什么特點?從地形上來看,平原地區密度大,山區密度小。最后再來看第(3)個問題,圖中 a地成為當地較大城市的有利條件有哪些?結合圖例和a地附近地理事物分布情況,我們可以發現:a地位于平原地區,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匯處,水源充足;附近煤炭資源豐富;靠近鐵路線,交通便利;以上優勢條件促進了a地城市的形成和發展。由此可見,除地形外,河流等其他自然因素以及自然資源、交通運輸等社會經濟因素對聚落也起著重要的影響。另外,從圖上我們還可以發現,該區域的鐵路線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這也說明了地形對交通線路的分布有著重要的影響,地形對交 通運輸線 路分布的 影響 3′這是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和我國主要鐵路線分布圖,那么我國主要鐵路線分布的密度與地勢三級階梯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系?綜合兩幅圖片,我們不難發現,我國主要鐵路線分布的密度:第三級階梯上最大,第二級階梯上其次,第一級階梯上最小。這說明了我國主要交通線分布的密度與我國大的地形狀況之間同樣也存在著緊密的聯系。8.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和中國主要鐵路線分布圖接下來我們再看下面的四幅平原和山區公路線的分布景觀圖片,從圖中可以發現,山區和平原的交通線路在布局和形態各有什么特點呢?我們可以發現,山區的公路線很彎曲,往往呈“之”字形分布;平原地區的線路比較平直,并且交錯成網;從第②幅圖片中還可以發現山區的交通線路主要沿著河谷地區布局。 從地形角度來看,這主要是因為平原地區地形平坦,交通建設的限制性因素少;而山區地形起伏大,交通建設的限制性因素多,與平原地區相比,交通建設的工程造價更高。9.平原和山區公路線分布景觀圖那么從地形角度考慮,為什么山區的交通線路大多布局在河谷地區?這是因為河谷地區的海拔較低,坡度比較平緩,可以降低施工難度、節省工程投資,另外也能提高通車的安全度通過上面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地形影響著交通線路的密度、布局、形態,另外對交通線路的走向也起著重要的影響。10.地形影響交通線路的密度、布局、走向和形態例題 2.5′接下來我們再一起看一道題目。某區域為促進經濟的發展,打算建一條連接甲、乙兩城鎮的鐵路。三條備選線路中,你認為哪一條最合理?請說明選線理由。從圖上來看,①線路基本上是沿著河谷地帶分布的,地勢起伏較小;①線路經過河流的次數只有一次,②、③線路經過河流都有兩次,①線路橋梁建設投資相對較小;①線路雖然比②線路長,但比③線路短;另外①線路聯系的城鎮最多并且經過煤炭資源產地。通過綜合比較,我們選擇第①條線路。 11.等高線地形圖上3種線路備選方案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影響交通線分布的主要因素除考慮地形因素外,還要綜合考慮河流等其他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城鎮、資源分布等社會經濟因素。地形等自然條件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影響在不斷減弱,目前一個區域是否修建交通線,主要取決于資源開發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地形對商業網點形成和密度的影響2′地形除對聚落和交通線路的分布有著深刻影響外,對工農業、商業等產業活動也起著明顯的作用。我們來看下面的平原與山區的商業網點分布圖,談談地形對商業網點的形成和密度的影響?譬如,從農業生產上來講,山區適宜發展林牧業,平原地區適宜發展種植業,由于產品類型的差異導致了地區間大規模的商品流通,從而出現了商業網點。由此可見,地形等自然條件的差異是商業網點形成的必要前提。12.平原與山區的商業網點分布圖那么平原和山區商業網點的密度有什么差異?為什么會存在這種差異呢?從圖上可以發現,山區商業網點的密度要低于平原地區。 這主要是因為山區地形崎嶇,人口稀少,經濟發展水平低,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小,并且交通閉塞,商品流通尤其是區際商品流通很難建立和發展。 總結過渡 0.5′通過上面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地形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方方面面有著深刻的影響,甚至有制約作用;當然,我們人類也可以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對一些不利的自然條件進行改造。自然條件是多種多樣的,人類活動也是多種多樣的,其中自然資源是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紐帶,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物質基礎。自然資源的概念和基本屬性1.5′接下來我們以水資源為例,探討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我們首先來一起回顧一下自然資源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時間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物質和能量的總稱。可見,自然資源是自然環境的組成部分,本身具有自然屬性;人類通過生產活動,把自然資源變成有價值的社會物質財富,又使自然資源具有社會屬性;從時間角度來看,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屬于歷史范疇,表現在不同的生產力水平下對自然資源的認識和利用存在很大的差異。當然,在不同的生產力水平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和開發利用程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也不同。接下來我們分析不同歷史階段水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