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重要的天氣系統》導學案
(5)請描述未來一段時間內a處的天氣狀況。
方法技巧
以北半球為例:
①找槽線:圖中pm、pn為兩條槽線。
②定半球:圖中氣旋是一個按逆時針方向流動的漩渦,即是北半球。
③定冷暖氣流:判斷出是北半球后,則從偏北方吹來的為冷氣流(冷氣團),從偏南方吹來的為暖氣流(暖氣團)。
④定旋轉方向(知冷暖氣流誰主動向誰移動)。
⑤結合旋轉方向判斷鋒面類型:從圖中可知a是冷氣團主動向東南運動,即pm為冷鋒,則pn為暖鋒。
教材p42 思考
冬季,陸地冷卻降溫快,氣溫比海洋低,因此,從海洋移向大陸的氣團是暖氣團。夏季,陸地受熱升溫快,氣溫比海洋高,因此,從海洋移向大陸的氣團是冷氣團。
教材p43 思考
冷鋒過境后,冷氣團代替了原來暖氣團的位置,因而會出現降溫天氣。
教材p45 復習題
1.太陽輻射經過地球大氣時,一部分能量被大氣吸收、反射、散射,但大部分能到達地面,地面吸收了太陽輻射能量以后,放出地面輻射(長波輻射),而大氣幾乎全部吸收地面長波輻射,這樣大氣就通過地面輻射間接地吸收了太陽輻射的能量。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后,又以大氣逆輻射形式還給地面。
2.地表相對較熱,則近地面大氣受熱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地表相對較冷,則近地面大氣收縮,在近地面形成高壓,高空形成低壓。這樣,在近地面和高空同一海拔上出現氣壓差異,便產生了由高壓指向低壓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形成了由高壓吹向低壓的風。風向的確定分為南、北半球的高空、低空。南半球向左偏,高空向左偏,且與等壓線平行;近地面左偏并與等壓線有夾角。北半球相反。
3.形成三圈環流的因素是高低緯度之間的受熱不均而導致的水平氣壓梯度力與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在這兩種力的共同作用下,赤道的上升氣流在高空向兩極水平運動,并分別在南北緯30°附近偏轉成西風,并因空氣高度密集而下沉,分別形成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的下沉氣流在近地面向南北兩側水平運動,向赤道低氣壓帶運動的氣流偏轉成了信風(其中北半球的信風為東北風,南半球則為東南風),形成低緯環流;向高緯度運動的氣流偏轉成了西風(其中北半球為西南風,南半球為西北風),并與由極地高壓流向低緯度偏轉而成的極地東風在南北緯60°附近相遇,其中來自低緯度的偏暖氣流爬到冷而重的氣流之上,又分別向南北分流,形成中緯環流和高緯環流。
4.鋒是溫度或者密度相差很大的兩個氣團相遇后形成的一個狹窄的過渡區。
冷鋒是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冷鋒過境時,會形成多云、降水天氣;冷鋒過境后,天氣晴朗,氣溫降低。
暖鋒是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的鋒。暖鋒過境時,會出現多云、連續性降水天氣;暖鋒過境后,天氣變得溫暖潮濕。
準靜止鋒是由于冷暖氣團勢力相當,兩個氣團僵持在一起形成的。準靜止鋒的天氣特點是連續性降水和多云天氣。
5.北半球海陸上的氣壓活動中心隨季節而變化,使得一年中盛行風向也隨季節有規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變換,從而形成季風環流。尤其是在東亞地區,由于歐亞大陸和北太平洋之間的氣壓差異非常大,因而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環流。
海陸熱力差異是形成季風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性移動也是形成季風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南亞夏季盛行的西南風,是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后向右偏轉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