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金屬元素
3.堿金屬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可以結合它們的化學性質讓學生自然地得出結論。此外還應涉及藥品的保存,例如:鈉和鉀應保存在煤油里,鋰保存在石蠟中。
4.焰色反應的教學,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美麗的煙火、食鹽濺在火焰上呈現黃色。教學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離子的焰色反應,引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應強調焰色反應的正確操作方法和步驟及其原因,特別指出鉀的焰色反應應透過藍色的鈷玻璃觀察,并解釋原因。講解焰色反應的應用時應明確它可以用來檢驗金屬或其化合物。
--示例
第三節 堿金屬元素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堿金屬元素性質的異同,能夠用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來理解它們性質上的差異和遞變規律,為今后學習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礎。
(2)了解焰色反應的操作及應用。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總結、推理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培養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堿金屬元素結構性質的相似性,遞變性及其原因。
難點:
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教學過程
1.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和物理性質
[引入]學生上黑板寫出堿金屬元素的名稱、符號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提問]
(1)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的相同點是什么?
最外層有一個電子,在反應中易失掉一個電子,表現出還原性。
(2)堿金屬元素的物理性質是否相似?
接著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36頁[表 2—l],堿金屬的主要物理物質并加以總結。①色狀:銀白色金屬(銫略帶金色光澤)②柔軟、密度小,熔點低 ③有較強的導電導熱性。
[提問]
(1) 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的不同點是什么?
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多,它們的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核對于外層電子的束縛能力越來越弱,失電子的能力越來越容易。
(2)堿金屬元素的物理性質有什么變化規律?
指導學生根據課本第36頁[表2—1]與[表2-2],總結出堿金屬由于核電荷數的增加,電子層數遞增,原子半徑漸大,物理性質也有所不同。如:
a.硬度:柔軟,有展性,由小到大;
b.密度:由小到大,(k反常)。
c.熔沸點:由高到低, 略低于水的沸點,k稍高于人的體溫, 低于人的體溫,除汞外,金屬中銫的熔點最低。
[歸納]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得到結論。①在變化規律中有個別反常現象,如鉀的密度比鈉的密度小,②從密度的大小得到鋰的密度比煤油小,得到鋰保存在石蠟中,而鈉鉀則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2.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講解]堿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都是1個電子。則化學性質應與金屬鈉相似。對比 與 、 、 的反應及堿金屬其他金屬的反應,加上閱讀課文,發現 與 反應只生成氧化物, 與 反應會生成氧化物和過氧化物,而k與 反應除生成氧化物、過氧化物外,還能生成超氧化物。這說明 的活潑性,應該是 。分析了堿金屬與 的反應后,再比較鉀與水的反應
[演示實驗]課本第37頁實驗[2—9]與[2—10],教師可邊演示邊強調操作方法,并要求學生注意比較實驗的現象與程度。
[講解]通過觀察現象可知,鉀與 反應能產生超氧化鉀,且比鈉與氧氣反應更加劇烈,鉀與水反應,與鈉與水反應的產物是一樣的,但更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