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二)
教學重、難點: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教學過程:
資料引入:[投影 1]
1、1872年,美國化學家smith,首先提出了“酸雨”一詞,直到本世紀四十年代,酸雨問題才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2、1972年6月5日,具有歷史意義的人類環境會議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并確定每年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從1974年起,每年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一個主題,開展“世界環境日”的活動,其中1983年的主題是防治酸雨。
3、1985年,幾場酸雨過后,我國四川奉節縣9萬畝華山松全部枯死,重慶南山2.7萬畝馬尾松死亡過半。
提出問題:酸雨的危害如此之大,造成酸雨的罪魁禍首是誰呢?——是二氧化硫,今天我們共同討論關于二氧化硫的問題。
教師板書: 第二節 二氧化硫
演示實驗:收集一試管二氧化硫氣體,將其倒置在水槽中,晃動試管。
學生活動:觀察so2氣體的顏色、狀態;聞氣體的氣味;分析so2的水溶性。
教師引導:二氧化硫的其它物理性質如何?請同學結合已有知識,閱讀課本158頁第二段。
學生活動:略。
教師板書:
教師引導:二氧化硫溶于水后是否與水反應?
演示實驗:將充有水的試管倒立過來,向其中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
學生活動: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書寫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教師板書: 化學性質
教師引導:看來,作為酸性氧化物來說,so2可以與水作用,生成亞硫酸。但亞硫酸不穩定,容易分解,請同學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
教師引導:我們把兩個化學方程式放在一起觀察,你發現什么?
學生活動:是可逆反應。符合條件:同時、同條件。
教師引導:看來化學方程式應寫為:so2 + h2o h2so3(學生完成)作為酸性氧化物,除了和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酸外,還可以和哪類物質反應?
學生回答:堿。
教師引導:了解二氧化硫的這些性質后,請同學討論如何收集二氧化硫?
學生討論:側重易溶于水、比空氣重、有毒三個方面。
教師小結:向上排空氣法,用藍色石蕊試紙檢驗,同時配上naoh溶液尾氣吸收。剛才我們討論的反應,化合價前后沒有發生變化,請同學標出so2中硫元素的化合價,分析可能具有什么樣的性質?
教師板書:
教師引導:[錄 像]二氧化硫和氧氣反應的實驗。請同學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析二氧化硫在此處作氧化劑還是還原劑?
學生活動: 還原性 2so2 + o2 so3
教師設問:如果2molso2 與1molo2在上述條件下充分反應,能否得到2molso3?
教師過渡:生成的so3為無色固體,和so2在性質上有明顯不同,但它們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溶與水生成相應的酸。so2作為氧化劑,又能發生什么樣的反應?請同學推測so2和h2s反應的生成物,嘗試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分析電子得失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