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漲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中國共產黨確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西安事變
難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回顧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是如何逐步擴大對華侵略的,然后指出隨著日本侵略的擴大,中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也出現了新的發展,由此引入新課。
一、華北事變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相關內容,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日本侵略華北的意圖是什么?什么是華北事變?國民政府是如何處理華北事變的?有何影響?
在分析畢北事變的影響時,引導學生從這一事變對中華民族、國民黨政府內部、以及英美帝國主義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二、瓦窯堡會議
提問:華北事變的發生,對中國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革命首要完成的任務是什么?通過回答這兩個問題,使學生理解中共提出抗日統一戰線的背景。
向學生介紹,華北事變發生后,當時,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尚未完全結束,王明起草并發表的“八一宣言”。由學生分析教材中“八一宣言”的引文,了解宣言的核心內容。并評價“八一宣言”發表的歷史意義。教師應強調宣言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自從土地革命戰爭以來對國民黨政策有了明顯的轉變。
要求學生掌握中共是在瓦窯堡會議上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的。在講解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時,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抗日統一戰線的組成、領導權的歸屬,使學生認識到:此時中共對蔣介石的政策正處于由反蔣抗日向逼蔣抗日的過渡時期。
三、一二•九運動
播放錄像《一二•九運動》或展示相關歷史圖片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然后分組討論并回答以下問題:“一二•九”運動有何特點?它與五四運動有何根本區別?
在學生回答基礎上教師適當歸納。“一二•九”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次學生運動。它宣傳了黨的抗日救國主張,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掀起了全國抗日救國運動的新高潮。
五四運動和“一二•九”運動都是在國難當頭爆發的反帝愛國運動,但五四運動是學生自發掀起的,“一二•九”運動自始至終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一二•九”運動還為中國青年運動指明了方向,即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
三、西安事變
觀看《西安事變》的記錄片或展示相關歷史圖片,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發生西安事變?
讓學生根據當時國內外的形勢,分析西安事變之后,將出現怎樣的局面?如果你是張、楊兩將軍,如何處理蔣介石?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總結。
指導學生閱讀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教師指出中國共產黨力主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表明了共產黨團結抗日的誠意,和平解決實現了團結抗日,順應了抗日形勢的發展,符合全國人民的愿望。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成為國民黨轉變的關鍵,國共兩黨由分裂對峙走向合作抗日,對于推動國共兩黨再度合作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板書設計
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漲
一、華北事變
1.華北事變和《何梅協定》
2.日本策動“華北五省自治”
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的制定
l.“八一宣言”
2.瓦窯堡會議
3.毛澤東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
三、“一二•九”運動
西安事變
1.西安事變發生的背景
2.西安事變后復雜的形勢
3.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