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運動與能量(通用2篇)
第二章 運動與能量 篇1
第二章 運動與能量
第4節 能量
一、本節三維目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
知道一切物體都是有能量,不同運動形式對應不同能量。
初步了解光能、機械能、內能、電能、化學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
知道各種能量之間可以轉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過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間進行轉化的過程。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聯系生活,觀察教材圖片,讓學生們自己來認識常見的這些能量形式。
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初步認識不同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物質世界不同運動和能量形式的認識,尤其對能量轉化利用的認識,使學生們對大千世界有一個概括的具體的認識,拉近了物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到物理學就在身邊,物理學與我們人類生活、生產、社會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用實例說明能量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是本節的重點,分析能量轉化和轉移現象是難點。
三、 教學器材:
教學掛圖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ㄒ唬└鞣N形式的能量
1. 讓學生們閱讀課文,然后討論下列問題
①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聯系著哪些能量?學生們自己說說每天生活中至少應有哪些能量?
、谖覀內粘I钪邢牡哪芰渴窃趺崔D化的,即什么能轉化成什么能?
、廴绻澜缟贤蝗粵]有電能,整個社會將會怎么樣?沒有光能這個世界又將如何?
、茉鯓诱J識能源技術革命與人類社會進步的關系?
分析歸納:
能量是與物體運動有關的物理量
不同的運動形態對應著不同的能量形式
。ǘ┠芰康霓D移和轉化
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能量都來自于太陽
能量不僅可以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還可以互相轉化 。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能的總量保持不變。
——能量守恒定律
2.教師小結,并認識能量的轉化
。1)點燃火柴,觀察光能、內能和化學能及其互相轉化。
。2)啟閉教室內電燈、演示電能、光能和能內及互相轉化。
。3)雙手摩擦或手捋鉛筆體驗機械能、內能及互相轉化。
。ㄈ、能量的利用
1. 觀察自己家里的家用電器的能量轉化,填寫下表
洗衣機 電燈 熱水器 電扇 電視 音響 電話
電能變成其他能量形式
2.將一細鐵絲,來回反復彎折,可以折斷鐵絲,這時發現鐵線是否燙手,分析一下這個過程能量轉化。
3.社會調查:(1)市場有一種新型手電筒,不需要電池,晃幾下就可以照明。(2)一種玩具塑料球,從高空落地彈起就可以閃出彩光。通過這些活動讓同學們感受不同能量之間的轉化。
利用能量的過程就是能量的轉移和轉化過程
。ㄋ模、小結:
一)各種形式的能量
1、機械能
2、光能和電能
3、內能
4、原子能
5、化學能
二)能量的轉移和轉化
三)能量的利用
。ㄎ澹、課堂練習
1.下列物體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
。1)正在空中飛行的飛機具有______能。 (2)從高處往下流的水具有______能。
(3)正在發光的電燈具有_______能。 (4)干電池具有_______能。
2.下列各種能的轉化或轉移情況是:
。1)水電站里水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____ (2)摩擦生熱的現象_________
。3)燃料燃燒時放熱___________ (4)給蓄電池充電__________
(5)水沸騰時水壺蓋向上頂起來________ (6)用熱水加熱袋裝牛奶__________
(六)、作業
1.小梅同學將能量的轉化及常見的例子連線如下,其中有一組出現了錯誤,請你幫她找出. ( )
a.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用磨刀石磨刀.
b.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暖水瓶瓶蓋蹦起.
c.電能轉化為內能——電爐工作.
d.勢能轉化為動能——向上運動的乒乓球.
2.說明下列物體具有什么形式的機械能。
(1)、空中飛行的子彈具有 能。 (2)、在斜坡上行駛的自行車具有 能
(3)、被拉長的橡皮筋具有 能。 (4)、被葛州壩擋住的江水具有 能
(5)、正在下落的雨滴 ; (6)、在空中飛行的足球
第二章 運動與能量 篇2
第二章 運動與能量
第1節認識運動
一、本節三維目標要求
1. 知識與技能
認識運動的普遍性,知道物質世界是一個運動的世界。
了解物質世界常見機械運動方式。
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組成、知道微觀世界也存在運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回憶、聯想生活中的大量運動,觀察圖片、多媒體展示等,經歷觀察、認識不
同形式物質運動的過程、知道研究不同物體的運動要用不同的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物質世界產生神秘感,對物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認識 “沒有物理學就沒有現代文明”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節重點是讓學生了解物理學的三大社會功能。難點是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學在素質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 教學器材:
教學掛圖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ㄒ唬⒑暧^物體的運動
1.情景創設
利用教材的彩圖,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交流,認識宏觀物體的運動。
2.歸納:
宏觀物體的運動----機械運動.
(1)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簡稱為運動.
。2)宇宙中沒有不動的物體,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3)機械運動是我們見到的各種運動中最簡單的、最普遍的一種運動形式.車、船的運動都是機械運動.
。 二)、微觀世界的運動
1.利用教學掛圖和課本彩圖講解:通過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探究史實可知:
(1)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一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質原來性質的微小粒子”.
(2)分子不是靜止的,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運動。
。3)物質分子相互進入對方時的現象叫擴散。擴散是分子在不停運動的有力證明.
(4)分子又是由原子組成的.有的分子由單個原子組成,有的分子由多原子組成.
(5)原子也具有結構: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圍,有一定數目的電子在圍繞原子核不停地運動著。
。6)原子核還有自己的內部結構,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原子內部存在兩種不同運動:一種是核外電子的運動,與導體的導電、材料的發光、燃燒有關。另外一種是核內的運動,如原子彈爆炸、核電站里的核反應等。
。7)這些運動與光現象、電磁現象、核反應等有著緊密聯系。
六.課堂練習
1.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物質是由 和 組成。
2.不同的物質互相接觸時,彼此進人對方的現象叫做 ,它表明構成物質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
3.下列變化中可稱為機械運動的是
a.物體溫度從150c升高到25℃ b.電燈從亮到不亮的過程
c.小剛同學做100米短跑 d.指南針指向南方
4.地震災后,災區容易產生大量的致病菌感染人體。關于原子、電子、病菌(直徑為微米級)的大小,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是( )
a.原子、電子、病菌 b.電子、原子、病菌
c.電子、病菌、原子 d.原子、病菌、電子
七.作業
1.夏天,長時間使用空調會使室內的空氣變得十分干燥,因此人們常在室內放上一盆清水以增加空氣的濕度,這種方法可以說明( )
a.水分子由原子構成 b.水分子的體積變大
c.水分子間有相互作用力 d.水分子在不斷運動
2.依據盧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論,在原子中不帶電的是( )
a.中子 b.質子
c.電子 d.原子核
3.分子由 組成,原子是由帶正電的 和繞核高速旋轉的帶負電的 組成,原子核由帶正電的 和不帶電的 組成,質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稱為 的更小微粒組成的。
4.下列運動中不是機械運動的是
a.物體從高空落下 b.從小孩長成大人
c.飛機在空中飛行 d.自行車在公路上轉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