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運動與能量
第二章 運動與能量
第1節認識運動
一、本節三維目標要求
1. 知識與技能
認識運動的普遍性,知道物質世界是一個運動的世界。
了解物質世界常見機械運動方式。
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組成、知道微觀世界也存在運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回憶、聯想生活中的大量運動,觀察圖片、多媒體展示等,經歷觀察、認識不
同形式物質運動的過程、知道研究不同物體的運動要用不同的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物質世界產生神秘感,對物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認識 “沒有物理學就沒有現代文明”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節重點是讓學生了解物理學的三大社會功能。難點是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學在素質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 教學器材:
教學掛圖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宏觀物體的運動
1.情景創設
利用教材的彩圖,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交流,認識宏觀物體的運動。
2.歸納:
宏觀物體的運動----機械運動.
(1)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簡稱為運動.
(2)宇宙中沒有不動的物體,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3)機械運動是我們見到的各種運動中最簡單的、最普遍的一種運動形式.車、船的運動都是機械運動.
( 二)、微觀世界的運動
1.利用教學掛圖和課本彩圖講解:通過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探究史實可知:
(1)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一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質原來性質的微小粒子”.
(2)分子不是靜止的,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運動。
(3)物質分子相互進入對方時的現象叫擴散。擴散是分子在不停運動的有力證明.
(4)分子又是由原子組成的.有的分子由單個原子組成,有的分子由多原子組成.
(5)原子也具有結構: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圍,有一定數目的電子在圍繞原子核不停地運動著。
(6)原子核還有自己的內部結構,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原子內部存在兩種不同運動:一種是核外電子的運動,與導體的導電、材料的發光、燃燒有關。另外一種是核內的運動,如原子彈爆炸、核電站里的核反應等。
(7)這些運動與光現象、電磁現象、核反應等有著緊密聯系。
六.課堂練習
1.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物質是由 和 組成。
2.不同的物質互相接觸時,彼此進人對方的現象叫做 ,它表明構成物質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
3.下列變化中可稱為機械運動的是
a.物體溫度從150c升高到25℃ b.電燈從亮到不亮的過程
c.小剛同學做100米短跑 d.指南針指向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