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學案
(3)a 唐朝的中書省是中央機構之一,掌管國家政令的草擬;元朝的中書省是全國最高行政機構。
b元朝是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統(tǒng)一王朝,實行行省制度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對全國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統(tǒng)治。
17、
(1) 察舉制
實行自下而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
(2)九品中正制
東晉南朝士族依靠家世門第,世代把持重要官職。
(3)隋唐科舉制
東晉南朝士族腐朽衰敗,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庶族勢力日漸興起。
隋唐時期庶族地主興起,通過選官擴大統(tǒng)治基礎、打破士族壟斷,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促進文化教育發(fā)展。
18、
從漢至元,歷朝的政治制度的變革不外乎兩點:中央盡量分散相權,限制相權,以達到加強皇權的目的;對地方盡量削弱其權力,加強對其控制和管理,以達到加強中央權力,解除地方威脅之目的。
這兩方面的措施恰好說明了,在中央集權制度下,有兩對矛盾是無法解決的。那就是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和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因為這兩對矛盾的存在,使得作為地主階級最高統(tǒng)治者的皇帝面臨著兩難的選擇:相權過大或地方權力過大都會影響到其統(tǒng)治的安定,而相權過小或地方權力過小又影響從中央到地方的工作效率,這樣也難以對國家實施有效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