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 大眾傳媒的變遷學案
b.19xx年,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電影《定軍山》首映成功,標志著中國電影事業(yè)的起步。
c.20世紀20年代以后,中國的電影迅速發(fā)展,并走向成熟.
d.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左翼電影為主流的中國電影事業(yè)相當發(fā)達,涌現出一大批著名的電影工作者和影片。
1931年,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拍攝成功,結束了中國電影無聲的歷史;1935年,《漁光曲》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jié)上獲得榮譽獎;電影《風云兒女》的插曲《義勇軍進行曲》成為新中國的國歌。
②新中國電影
a.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電影事業(yè)出現了一些新特點,反映工農生活和革命戰(zhàn)爭的題材紛紛搬上銀幕。
b.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電影走向一個輝煌的新時代,數量和質量遠遠超過以前,涌現出許多名導和明星,許多優(yōu)秀影片在國內外獲大獎。
(2)作用
①制作比較精良,畫面比較清晰,能使觀眾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充分的視覺和聽覺享受。
②電影奇妙的教化功能能給觀眾帶來強烈的情感參與和情感體驗,其特殊效果是其他媒介無法比擬的。
2.電視的發(fā)展
(1)改革開放前
1958年,北京電視臺開始試播,標志著中國電視業(yè)的誕生。最初只有北京、上海等極少數大城市建有電視臺,電視節(jié)目單調。
(2)改革開放以來
①電視逐漸普及,且檔次越來越高。
②電視節(jié)目越來越豐富,各電視臺在節(jié)目中推陳出新,創(chuàng)辦了一批內容更加充實,質量大為提高的名牌欄目,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開闊了人們的視野,增加了信息量,對社會產生了很大影響。
【例2】下列不符合改革開放以來電視事業(yè)發(fā)展的是( )
a.隨著電視節(jié)目的增多,質量有所降低
b.改革開放以來電視逐漸普及
c.電視節(jié)目越來越豐富多彩
d.《焦點訪談》等新聞報道欄目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
【變式題2】中國的有聲電影開始于 ( )
a.《定軍山》 b.《歌女紅牡丹》 c.《漁光曲》 d.《風云兒女》
知識三 互聯網的興起
互聯網進入中國之后,短短幾年時間就得以普及,現在中國擁有互聯網用戶近2億,位居世界第一,同時在全國范圍內引起對網絡的大討論,尤其在青少年學生家長群中,談網色變,視網
如虎,為什么會出現上述現象?
1.互聯網的發(fā)展
(1)1994年,中國正式接人互聯網。
(2)中國上網用戶急劇增加。到xx年6月底,中國網民人數已達1.23億。
2.互聯網的作用
(1)互聯網同報紙、廣播和電視等媒介一樣,具有迅速傳播信息的功能。網絡媒介可以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還能模擬三維動態(tài)效果,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2)互聯網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授,人們還可以上網參與討論,隨時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3)互聯網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快捷與方便。互聯網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學習、娛樂方式。
【例3】下列傳媒在中國近現代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
①報紙 ②電影 ③電視 ④因特網
a.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變式題3】 把人類帶人信息時代的發(fā)明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