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學設計
引用無產階級革命家吳玉章的一段話:"在此以前,我還只知道康有為、梁啟超他們那一套改良主義的思想;到上海以后,我即開始接觸到孫中山、章太炎他們關于資產階級革命的宣傳;雖然知而不詳,但稍一比較,就覺得革命的道理更為充分.于是,我對康梁的信仰便一落千丈."讓學生思考:這說明了什么?然后概括指出:隨著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和革命形勢的發展,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在國內相繼建立起來.
2.革命團體的建立
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約建立了中國資產階級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19xx年初,黃興、宋教仁等建立了華興會,重要成員有一些留日學生和學界.同年冬,一些留日學生和學界建立了光復會,蔡元培任會長.19xx年,湖北進步人士劉靜庵在武昌建立日知會,成員是學界和新軍.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廣泛建立,標志著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已經形成.
3.同盟會與三民主義
革命思想的傳播、革命團體的不斷出現和各地革命活動的蓬勃發展,為建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做了準備.各地起義的失敗也使資產階級革命派認識到建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迫切性.吳玉章回憶說:"無論光復會也好,華興會也好,都缺乏明確而完備的綱領,更沒有嚴密的組織,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領導全國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
提問:這說明了什么?(制定綱領和建立政黨的不要性)
19xx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同黃興、宋教仁等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的成員70多人集會,決定成立統一的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8月,中國同盟會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通過了同盟會章程,推舉孫中山為總理,黃興為執行部庶務.中國同盟會以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作為政治綱領,并決定創辦《民報》為同盟會的機關刊物.孫中山在《民報》創刊號《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即民族主義,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創立民國"即民權主義,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這是三民主義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平均地權"即"民生主義";主張平均地權.是資本主義的土地綱領。
提問:為什么把民族主義作為革命政綱的首要部分而提出,把斗爭矛頭直接指向清政府?(因為這時的清政府已經完全變成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推翻投降媚外的清政府,也就等于打擊了直接威脅中華民族生存的帝國主義,實際上是包含著建立獨立富強的國家之意。)
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4.武昌起義
簡單介紹武昌起義的背景,然后指出湖北革命黨人果斷地決定立即發動起義.在19xx年10月10日晚發動了舉世聞名的武昌起義.經過奮戰,終于贏得了起義的光輝勝利.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一聲驚雷,震響祖國中部長空,觸發了全國辛亥革命的巨瀾,到11月下旬,全國有14個省區宣布脫離清政府而獨立,清朝的統治土崩瓦解.
二、中華民國成立
1.中華民國成立
19xx年底,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說明了什么?(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的領導地位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12月25日,孫中山乘船到達了上海.在歡迎人群中走出的記者向他提問:"您這次帶多少錢來?"(在孫未到上海時,中外各報皆紛傳孫攜有巨款回國,以助革命軍)孫中山斬釘截鐵地回答說:"予不名一錢也,所帶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之目的不達,無和議之可言也."這說明了什么?(一個革命家的氣概和精神),19xx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中華民國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為國旗,改用公歷,以中華民國紀元,19xx年為民國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