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第18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1)資本主義基本矛盾;(2)工人運動的興起;(3)空想社會主義;(4)古典哲學;(5)古典政治經濟學;(6)《共產黨宣言》的發表;(7)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8)巴黎公社。2、過程與方法目標:(1)引導學生回顧工業革命所產生的影響,使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是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偉大貢獻。(2)引導學生閱讀理解教材的有關資料,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歷史資料的方法。(3)引導學生分析巴黎公社政權的性質,幫助學生掌握分析歷史實踐性質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學習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時代背景,體會任何思想都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分析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尤其是通過比較空想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提高理論思維能力。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深入認識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學習巴黎公社的措施,判斷其無產階級政權的性質。(2)學習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期的生活、學習和遠大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學習兩位革命導師的偉大友誼及合作精神,培養團結互助的精神;學習巴黎公社英雄先烈的事跡,樹立不怕艱難、勇于斗爭的優良品格。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1)馬克思主義的誕生,(2)《共產黨宣言》的發表,(3)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2、難點:《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及意義。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由于本節教材涉及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巴黎公社兩個重大的歷史事件,知識密度相當的大,而授課時間又很有限,因此教師在講述時不宜再補充更多的內容,敘述歷史過程也不宜過細,努力突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無產階級運動有了強大的思想武器,用來改造世界和解放自己。從此,社會主義運動開始蓬勃發展,巴黎公社建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其經驗和教訓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寶貴財富。新課導入:教師展示馬克思、恩格斯的有關圖片,播放《國際歌》然后講述:我們偉大的祖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國際共產主運動席卷了世界,成為人類社會最進步的社會制度。那么,馬克思主義是怎樣產生的呢?由此導入新課。新課講授:提問:打開課本,請同學們看本課標題,找出這節課的線索是什么?(教師總結)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這節是按照理論──誕生──實踐的線索來的,這也是我們這節所要學的基本知識。19世紀中期,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在歐美鞏固了自己的政權,資本主義制度在主要國家確立。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同時,產生很多新的社會問題:不平等的加劇,勞資雙方的沖突與對立等等,導致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大階級的對抗日益尖銳。無產階級在和資本家的不斷斗爭中,逐漸產生了自己思想的代言人——馬克思主義。 一、空想社會主義與工人的覺醒。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要緊密聯系工業革命影響和資本主義的發展分析,闡明矛盾發生的根源及不可調和性,說明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必然性。并對經濟危機、早期工運特點加以解釋。學生閱讀教材第84頁第一段并概括分析: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是什么?和工業革命有沒有聯系?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答案: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但隨之而來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也暴露出來,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激化,經濟危機頻頻發生。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工業革命后,工人階級壯大起來,工人運動從經濟斗爭向政治斗爭轉化。1、社會經濟基礎: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弊端已日益暴露(1)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使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尖銳化。(2)表現:①1825年,英國爆發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第一次經濟危機,此后便頻繁發生。②隨著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貧富差距拉大,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階級矛盾日益尖銳且公開化,工人同資本家展開了多種形式的斗爭。2、歐洲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 提問:為什么在工業革命即將完成的時候,在英、法等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有人卻提出了一些改造社會、建立理想社會的美妙設想?是什么讓他們產生新的社會思想?提示:學生可以根據教材回答。教師總結時候應以鼓勵的態度評價學生的回答,讓學生了解歐文等空想社會主義人的主張。提示:答案不求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就應予以肯定。(1)空想社會主義盛行時間:19世紀初 (2)空想社會主義興起主要原因: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社會弊端的日益暴露。 (3)空想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空想社會主義亦稱烏托邦社會主義。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就產生了批判資本主義的剝削和壓迫、設計改造社會藍圖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其最早出現于16世紀的資本原始積累時期。16世紀,英國思想家莫爾的《烏托邦》一書的出版標志著它的產生。19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斗爭日益激化,空想社會主義盛行。19世紀中期,隨著階級斗爭的發展,空想社會主義的歷史局限不能正確引導工人斗爭,日益失去了它的實踐意義和理論依據,科學共產主義興起。(4)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圣西門、傅立葉、歐文 (5)空想社會主義的結果:失敗失敗原因 ①不能揭示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和發展規律②不能從理論上科學地闡明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個客觀規律 3、歐洲工人運動的興起。(1)時間:19世紀三四十年代 (2)原因: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逐漸明顯暴露出來,促使階級矛盾尖銳化。 (3)事件: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4)意義:①表明廣大工人已經覺醒,由經濟斗爭發展到爭取獲得政治權利 ②表明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③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階級基礎,使馬克思看到了工人階級的巨大力量。4、主觀條件: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實踐和理論研究 (1)深入工人群眾,揭露并分析資本主義制度;(2)廣泛吸取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特別是德意志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并加以批判繼承;(3)積極指導無產階級政黨的組建:1847年出席在倫敦舉行的共產主義者同盟代表大會,并受大會委托起草同盟綱領。二、《共產黨宣言》的問世1、《共產黨宣言》的理論來源及其誕生關于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的構成,教師可以按照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進行分析,使學生弄清馬克思主義的來龍去脈。教師提問: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的繼承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那么,《共產黨宣言》的理論主要來源于那些方面?提示:學生閱讀教材后回答。教師總結: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的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繼承了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補充知識)空想社會主義構成了科學社會主義部分;德國的古典哲學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及歷史唯物主義部分;英國的政治經濟學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部分教師強調:作為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是當之無愧的。讓學生結合教材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起工作》的照片,講一講兩位導師投身于人類解放事業的1—2個例子。學生回答后,教師繼續講述:1847年,馬克思、恩格斯出席在倫敦召開的共產主義者同盟代表大會,并受大會委托起草同盟綱領。共產主義者同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馬克思、恩格斯為它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于1848年2月發表。2、《共產黨宣言》的內容與意義。引導學生閱讀教材85頁關于《共產黨宣言》的有關內容。強調:《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第一次較為完整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了社會發展規律;指出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作用;揭示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具有劃時代歷史意義的第一個無產階級戰斗綱領。提問:為什么說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的思想是空想社會主義,而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提示:讓學生根據《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分析比較后回答。將兩者比較有一定的難度,但也能加深學生的認識理解,加強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把握和理解《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思考,及時提示學生所提問題的實質是比較兩者在改造社會力量、方式、手段以及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上的不同。在上述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補充,有關《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同學們看到了最根本的部分,即展示了一種嶄新的社會歷史觀,同時,這一理論也是一種新的社會主義理論,這兩點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投影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