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第18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馬克思主義產生的背景。《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及其主要內容。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歷史教訓。通過分析馬克思主義誕生的主客觀條件,認識其誕生的歷史必然性,培養學生運用辯證的觀點、歷史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和分析教材引用的《共產黨宣言》的有關資料,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通過對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學習,培養學生運用史實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①引導學生回顧工業革命所產生的社會影響,使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是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偉大貢獻。 ②引導學生閱讀“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一目的課文,幫助學生掌握歸納和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③引導學生閱讀理解教材的有關資料,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歷史資料的方法。④引導學生分析巴黎公社政權的性質,幫助學生掌握分析歷史實踐性質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對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革命活動的教學,培養學生堅持真理和為人類進步事業勇于探索獻身的精神。②通過對巴黎公社戰士的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斗爭精神的介紹,對學生進行情操、意志品質的教育,從而激發學生樹立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轉化為努力學習的動力。【重點難點】重點: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難點:對教材摘引的《共產黨宣言》的有關資料的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質及失敗原因。【設計思想】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因此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采用“問題式”和“雙主導學”(導學式)教學模式和思路,在教師恰當的主導作用下,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課前預習、課中自學閱讀、質疑答疑、分組討論等形式,實現師生教與學的有機互動。借以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論從史出、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的習慣和基本能力。【教材結構及重點難點】一、空想社會主義與工人的覺醒1.空想社會主義2.三大工人運動二、《共產黨宣言》的問世1.馬恩創立科學共產主義2.《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及意義三、巴黎公社1.巴黎公社成立的歷史背景 2.巴黎公社的成立及采取的革命措施 3.巴黎公社的失敗及其歷史意義【教學方法】本節課理論性和史實性都較強,在講述時應避免講述式,多增加探討式,同時配合提問、史料閱讀、課堂討論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從感知歷史和歷史知識不斷積累中,不斷加深對歷史的理解;同時在課堂上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能夠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會學習。【導入新課】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鞏固和發展了資本主義,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迅速壯大,工人運動興起,社會主義思想活躍。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誕生,國際工人運動蓬勃展開;第一國際建立和巴黎公社革命,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導入新課。【講述內容】一、空想社會主義與工人的覺醒1.空想社會主義對于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可提問: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何在?資本主義發展對社會進步、人際關系的影響何在?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社會經濟前提。19世紀在西歐和北美等地廣泛開展的工業革命,是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的飛躍,它不僅是生產技術上的革命,而且引起了社會關系方面的深刻變化。工業革命推動生產的迅速發展,并導致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日益明顯地暴露出來。工業革命的進行,貧富分化進一步加劇,使廣大工人統資本家的矛盾日趨激化。為了探究解決矛盾方法和良策,許多有識之士進行了不懈的探索。19世紀初,傅立葉、歐文和圣西門等人為改變貧富分化的狀況繼續探索,尋求和諧發展的理想道路,形成了空想社會主義。2.三大工人運動另一方面,工業革命使社會分裂為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工人運動隨之興起。工業革命的初期發生的早期工人運動,一般表現為焚燒工廠、搗毀機器、毆打工廠主的自發斗爭,這時的工人尚不能把機器同使用機器剝削工人的資本主義制度區別開來。18世紀晚期,工人們已逐漸認識到聯合起來互相支持的必要,開始組織工會,進行罷工斗爭,使工人運動和工人斗爭的水平提高了一步。1831年和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兩次武裝起義,1836~1848年,英國爆發了憲章運動,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亞爆發了紡織工人起義。在三大工人運動中,無產階級提出了自己獨立的政治經濟要求,標志著無產階級已經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開始顯示出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作用,沖擊了資本主義制度,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階級基礎。他們迫切的需要科學的理論來指導工人運動。二、《共產黨宣言》的問世1.馬恩創立科學共產主義對于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首先分析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基礎、階級基礎和思想基礎:工業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社會經濟基礎;19世紀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展,奠定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基礎;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尤其是社會主義思想的高漲,成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思想基礎。經過分析,得出結論:工業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也就加速了空想社會主義在思想和實踐中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升華和飛躍,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1847年底。在倫敦共產主義者同盟代表大會上,馬克思、恩格斯負責起草的同盟綱領----《共產黨宣言》在1848年2月發表,這是第一次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作了較為完整系統的闡述,成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2.《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及意義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和《共產黨宣言》的內容是要求學生重點學習的內容,教師可以先由同學發言歸納這部分內容,再由教師著重強調,使所有同學都明確: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共產黨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了社會發展規律。肯定了資本主義在人類歷史上的積極作用,指出了階級斗爭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闡明了無產階級是資產階級掘墓人的歷史必然性,揭示了無產階級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使命。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可以分兩個層次進行學習。一方面,知道《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的馬克思主義誕生;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成為國際無產階級無比銳利的思想武器,在這一理論指導下,工人運動蓬勃興起,對人類社會的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使學生進一步明確:馬克思主義伴隨著工人運動的發展而誕生,科學地指導著國際工人運動,也在無產階級革命的實踐中不斷發展、不斷完善。三、巴黎公社1.巴黎公社成立的歷史背景巴黎公社的成立歷史背景,可結合以前講述的法國歷史,使所有同學明確:1870年,普法戰爭的失敗,法國面臨亡國的危急關頭,巴黎人民首先起義推翻了法蘭西第二帝國,這次斗爭的首要目的就是挽救民族危機,避免亡國滅種的民族災難;資產階級共和派取得了政權,對外推行投降賣國政策,不惜任何代價向普軍投降,締結賣國和約,割地賠款;對內打擊人民力量,企圖盡早解除國民自衛軍的武裝,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和統治。法國資產階級政府未能實現人民保家衛國、維護民族利益的希望,激起了巴黎人民的憤怒,巴黎人民堅決地選擇了武裝斗爭的方式,再次掀起革命。2.巴黎公社的成立及采取的革命措施經過1871年3月18日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經過選舉自己的政權——公社,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對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由學生概述教師簡單介紹具體的措施即可。政權建設方面,廢除舊軍隊、舊警察等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獨立的治安、立法、司法機構,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公職人員;社會經濟方面,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努力維護勞動者的權益。從巴黎公社的措施進行分析,可以看巴黎公社的目的和性質是什么?巴黎公社在政治上主要是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在經濟上觸及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具有明顯的無產階級性質。3.巴黎公社的失敗及其歷史意義巴黎公社的失敗及其意義,教師可以由學生分析討論,使大多數同學認識到:由于敵我力量懸殊,巴黎公社沒有接管法蘭西銀行(缺少物質基礎),勢力孤單,沒能反動廣大農民(缺少群眾基礎)最終導致巴黎公社失敗;但是,巴黎公社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為后來的無產階級斗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樹立了無產階級英勇戰斗的光輝形象【課后研討】早在十六、十七世紀,資本主義興起時,就出現了英國人莫爾的早期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他設想了一個沒有私有制的島嶼——“烏托邦”。十九世紀初,工業革命的進行,大大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在帶來物質資料豐富的同時,加劇了貧富分化,也就促進了新思想的萌發,帶來了思想領域的突破。空想社會主義探索了工業文明的進步與貧富分化加劇如何協調的方法與道路,圣西門主張未來的社會應實行實業制度,被公認為“工業社會”的最早預言家;傅立葉主張和諧制度,主張階級調和與合作,倡議組建名為“法郎吉”的協作社;英國的歐文,在美國印第安那州籌建了“新和諧公社”,實行生產工具公有、按勞分配、共同勞動、人人平等、民主管理等原則,但是后來瓦解了。你怎樣看待在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時代,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人對解決社會問題的設想和看法的?對資本主義你有何不同的認識和看法?思路:由于資本家投資的目的是獲得利潤,不是追求平等和公正的理想社會;資本家利潤的實現加劇了貧富分化,使社會處于一個更不平等的社會現實之下。所以在這種制度下,談平等與公正是不現實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資本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階段,它在給人類帶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具有局限性。應該克服絕對肯定和否定的傾向。【本課小結】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迅速在歐美等地拓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鞏固和發展了資本主義,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迅速壯大,工人運動興起,社會主義思想活躍。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誕生,國際工人運動蓬勃展開;巴黎公社革命,是無產階級開始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