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學案
【自我測評】
1.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區劃由郡縣二級制轉變為州、郡、縣三級制,是由于( )
a.郡國并行制的實行 b.刺史權力的擴大
c.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d.尚書臺權力的加強
2.西漢時期,中央行政機構的監察主要由哪個屬下官員承擔?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刺史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運轉機制是
a、尚書-中書-門下 b、中書-門下-尚書
c、尚書-門下-中書 d、門下-中書-尚書
4.隋唐時期,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時有七八個宰相議政。統治者這樣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權重難控制 b.完善中央集權制
c.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d.保證決策的合理性
5.在中國古代長期存在著“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和沖突,為解決這一矛盾,各個朝代采取了許多措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漢武帝頻繁任免丞相,改變丞相位尊權重的傳統
b.漢武帝破格選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機構
c.隋唐時期設立三省,分散丞相權力
d.宋代設立參知政事,廢除丞相
6.元朝實行行省制度產生的最深遠的影響是
a.奠定了后代行政區域劃分的基礎 b.擴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圖
c.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轄 d.促進了各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