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技術世界》教學設計
走進技術世界
北師大南山附中 王松江 邊玉萍
一、教學目標
1、明確技術課程意義。
2、引導學生走進技術世界。
二、教學重點
了解技術,了解技術課程。
三、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門嶄新的課程《技術與設計》。這是高中新課程《通用技術》必修課程,也是進入技術課的第一門課。在翻開書之前,請同學們仔細地、認真地看一下書的封面和封底,看看我們能看到什么,有什么體會。
同學們近距離觀看可能具有局限性,教師將書舉起,請同學們換個角度再次觀看封底。
觀察、思考、討論交流。
學生:在封面上我們看到了技術的過去和現(xiàn)在(蒸汽機,電腦),我們看到技術的發(fā)展。
教師:很好。
學生:封面上有些東西很新奇。蒸汽機邊上的是個什么?
教師:是挖掘機設計的彩色效果圖。
學生:上面正中的是什么?
教師:柑橘榨汁機的概念模型。
學生:好多新概念!
教師:這就是這門課中要學習的技術的思想與方法。
學生:封底更豐富,五花八門!
學生:9本書擺放在一起拼成一個大g,表示通用技術。
教師:很好!這9本書就是《通用技術》課程設的9個模塊,其中必修模塊2個《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我們觀察一下這2本書所處的位置。
學生:是技術課的基礎。
教師:非常好 。必修的2個模塊是技術課的基礎,我們將從中學到技術所含的思想與方法,在課程的技術探究活動中掌握技術學習的方法與手段。7門選修課選擇了貼近生活的一些具體技術。所以技術課將引導學生融入技術世界,提高技術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我們還看到什么?
學生:齒輪。
教師:很好!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事物、去看問題,會有不同的認識和感受。這同樣是一種思想方法。
齒輪預示著什么?
學生:工業(yè)化。
教師:對。是技術革命的標志。
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技術的實質(zhì)。
教師:非常好!
該書封面和封底的設計獨特,很有創(chuàng)意,體現(xiàn)了技術課的豐富內(nèi)涵。所以以此為課程的切入點。
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教師適當參與,并發(fā)揮引導和激勵作用,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課程,走進課程。
[設問]你對技術還有哪些理解?你了解多少技術?
討論交流
通過討論交流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技術素養(yǎng)(理解技術、使用技術、應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等)的認識,為課程學習打下基礎。
[設問]你參加過什么技術活動?
講述
多數(shù)學生有參加科技節(jié)的經(jīng)歷,他們會在講述中重溫探究、創(chuàng)造的快樂,走近技術。同時提高學生交流和表達的能力
[設計問題]很多同學是坐車上學,你有沒有想過在乘車的搖擺中是否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方?
探究
這是一個將搖擺動能轉(zhuǎn)化為電能而設計成充電器的例子。該例子貼近生活,構思巧妙,極具創(chuàng)造性,且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
討論交流就是一個探究的過程,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認識到技術無處不在,創(chuàng)新并不神秘,而創(chuàng)新就是技術發(fā)展的核心。
[投影]技術發(fā)明作品
觀看與評價。
再次強化技術與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設問]我們現(xiàn)在可以說我們已經(jīng)走進了技術世界嗎?我們還需要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