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中的人機關系》的教學設計(通用4篇)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的教學設計 篇1
仙居縣下各中學 王偉勝 電子信箱 郵編317321
一、設計思想
《設計中人機關系》講述的是基礎性知識,是后面內容的學習的基礎。本節從人機關系的角度對日常生活事件進行思考分析,幫助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該內容主要采用案例分析、討論等方法,深入淺出地講解教材內容,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方式,烘托課堂氣氛,加深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材分析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是《通用技術》中《技術與設計(1)》蘇教版第二章第二節。本節分成三個內容:(1)什么是人機關系;(2)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3)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本節教學內容是全書的基礎內容之一,它和上一節《技術與設計的關系》都是圍繞技術與設計的問題展開的。在技術世界中的的設計,是以滿足人的需要為最終目的的。因此,設計時要考慮人機關系,以便能使設計的技術產品適合人的需要。這里的人機關系不是專業的設計,它更多地反映一種理念,重在使學生能夠在這種關系的視野中認識設計,為構思、評價、優化方案打下基礎。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特別是“機”的豐富內涵。并通過簡單的案例分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能較好的把握人機關系的概念,體驗到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重要性。聯系現實生活中的案例,通過學習,引導學生較好的掌握和熟悉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在設計中如何合理運用人機關系。
三、學情分析:
學生對人機關系是比較陌生的,學習時容易對本概念產生誤解。對于本節課內容不必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或靈活地運用,只要求學生達到理解水平,認識理解人機關系的知識,使學生形成“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一種較為重要的分析方法。高中學生已有一些生活經驗,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有針對性地設置情景,列舉學生身邊熟悉的具體實例,從人機關系的角度對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進行思考和剖析,幫助學生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熟悉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了解在設計中如何合理運用人機關系。
2、能力目標:
使學生能夠對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機關系進行簡單分析,掌握一些設計分析方法的知識,形成“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人機關系的分析,從中體會到在產品設計中人性化、人文關懷的設計思想,并形成認真嚴謹的態度,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而樹立起正確的設計觀念。
五、重點與難點
1、重點:
理解人機關系。
2、難點:
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具體應用是隱含在產品的設計中,需要通過體驗去感受,反映的是一種理念,一種較為重要的分析方法。
六、教學策略和手段
1、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
2、學生的活動,體驗設計中的人機關系,初步掌握人機關系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3、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實物的演示及對日常事件的思考,引導學生歸納出產品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生活場景的觀察、分析和討論,結合教材內容,了解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
4、教學中利用圖片和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究、質疑,讓學生領悟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應用,體會人機在人機在設計分析中是一種重要方法。
5、教學時間:2課時
七、課前準備
1、高二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技能基礎。課前可布置預習本課學習內容,并要求學生以現有的視眼考察、分析校園場所及設施存在的問題。
2、教師“吃透”本教材;搜集人機關系的案例、圖片、制作課件;設計并準備好二把高低不同的一椅子和一把普通的椅子;了解教室門的具體結構和學生鞋子的尺寸大小;檢查儀器等設備設施性能完好狀況。
八、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上一節課對《技術與設計的關系》的學習,懂得設計推動技術的發展,是技術成果轉化的橋梁和紐帶,設計促進技術的革新,技術是設計的基礎,技術與設計有著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作用。技術世界的設計,重點是技術產品設計,在設計中,我們所設計的產品都是為滿足人的需求出發,為人服務的。因此,在設計活動中,人與物(環境)關系是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之一,也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第二節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一)人機關系
1、什么是人機關系
同學們都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會與身邊的物品發生聯系。當我們使用這些物品時,物品就與人產生了一種相互關系。這種相互的關系就稱為人機關系。
人機關系中的“機”是什么呢?
2、機的含義
除了人們通常所說的機器外,還包括各種各樣的工具、儀器、儀表、設備、設施、家具、交通車輛,勞動保護用具以及人所處的環境等。
同學們坐在教室里,觀察一下并說出與周圍什么物品構成了人機關系?
學生觀察、討論并回答:(身邊筆、桌椅、書、衣服、教室及環境等)
馬上行動p28頁:找出下列活動中的“人”與“機”,體會其人機關系。
a、教師拿著粉筆板書 b、農民用鋤頭助地
c、漁翁在河邊用釣魚竿釣魚 d、司機手握方向盤
e、媽媽拿著拖把拖地
通過分析學生對人機關系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那么人與產品存在有哪些方面關系?
3、人與產品存在的人機關系
案例分析(一):以教師進門為例,講述人與門、人與手把、人與門板、人與門框及環境構成的人機關系。說明人與產品構成多方面的關系。
案例分析(二)討論教材p29頁人與電梯存在哪些方面的人機關系。
人乘電梯到某一樓層存在著很多方面的人機關系:①人與電梯門;②人與電梯外按鍵;③人與電梯廂體之間;④人與電梯內按鍵;⑤人與廂體內的照明、高度、寬度等的人機關系。進一步說明多方面的人機關系。
針對教材p29頁馬上行動的例子,教師坐在椅子上,讓學生分析,人坐在椅子上的時候,人體的哪一些部位與椅子構成哪些人機關系。
教師小結導引:通過人機關系內容的學習,同學知道,人與機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我們在設計中考慮人機關系時需 要實現哪些目標呢?
(二)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
實例分析(三):組織前后排同學互換穿鞋子,坐高低不同的椅子體驗鞋子、椅子設計中的人機關系,為什么穿別人的鞋子不舒服,坐在高低不同椅子上感覺不自在?
學生討論思考:教師總結,得出要達到高效,舒適、健康、安全等要求。
1、高效:
在設計中,應把人和機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合理或最優地分配人和機的功能,以促進二者的協調,提高人的工作效率。還應考慮人機所在的環境中的一些因素,如溫度、濕度、噪聲、照明、振動污染和失重等也影響人的效率和行為。
案例分析(四)教材p30頁:鐵鍬的作業效率。實驗改進哪些具體的人機關系而使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主要改進了鐵鍬的運載量與人的負荷強度的關系,裝載強度、次數、與人的疲勞的關系)
2、健康:
是指人在長期操作或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產品不會對人造成不良的影響。
我們使用的產品如果使用不合理,就使人處于不恰當的作業姿態,長時間的操作或使用它,不僅使人感到疲勞,而且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指出教材p31頁馬上行動圖片中設計不合理、有損人體健康的地方。
教師舉例提出問題并分析
(1)互穿鞋:
問:穿不合腳的鞋,對人有害嗎?
(2)教室的燈光
問:長期在昏暗的燈光下學習,對人的眼睛會造成危害嗎?
3、舒適:
是指人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人體處于自然的狀態,操作或使用的姿勢能夠在人們自然、正常的肢體活動范圍之內,從而使人不致過早地產生疲勞,心理上的舒適感受也是人機關系應當考慮的目標。
案例分析(五)教材p31頁圖片思考并回答:右圖使用 起來更舒適,理由:
(1)塑料包裹處理使抓握舒適;穿孔處理可以方便懸掛放置。
(2)把手大小較合適,使用 時,省力、舒適。
(3)手柄長度比較合適,使用時,腰不用彎太低,減輕腰部疲勞,提高工作效率。
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例子?
4、安全:是指人們在操作和使用產品過程中,產品對人的身體不構成生理上傷害。
例如:產品與人的接觸部份不允許有尖角和鋒利的邊槽;容易產生危險的地方應進行安全保護設計;汽車的安全帶設計;沖床的安全保護設計;兒童座椅前的護攔設計等。
教師引導:人機關系要實現的幾個目標是融為一體的,而不是只實現某一個目標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將幾個目標綜合起來加以考慮。現在請同學們想想,我們在設計中除了考慮上述四個目標外,人機關系還需要實現哪些目標。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討論回答:(美觀、實用、成本、環保)
案例討論(六)請指出我校運動場(操場、跑道、籃球場,羽毛球場等)人機關系設計不合理的地方。
(操場場內部分泥土、砂石祼露,高低不平;跑道是泥土、砂石填成,坑坑洼洼、雨天積水,人踩易凹陷,晴天塵土飛揚;籃球場、羽毛球場,場內為砼澆搗而成面層,運動時易造成腳、腿部傷害等)。
造成這些原因是因設計中考慮不周而產生的,設計時未能做到以人為本。
那么設計時如何考慮才比較合理呢?
(三)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
前面已學過,在設計中,合理的人機關系應該達到高效、健康、舒適、安全等目標。如何實現這種合理的人機關系呢?首先應該明確設計涉及哪些人機關系;其次要考慮這些人機關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術指標。
例如:要實現人與門之間的合理的人機關系,就要考慮門的高度、寬度等,而要實現人與門把手之間合理的人機關系,除需考慮門把手的大小、安裝的高度外,還要考慮人旋動門把手時所需要施力的大小。
在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的設計中,我們還應該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1、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
特殊人群:是指人身體有缺陷或與常人不同的一類人。
多數產品是針對普通人群的特點和需要進行設計的。設計參照的標準是依據普通人群的數據確定的。如常見門,門高200cm,寬70—80cm,門把手高100cm。這些都是以普通人群的身高,體寬以及左右手習慣等標準設計的,適于普通人群的操作、使用。
課本p32頁,馬上行動中,地下通道圖片中,它的設計忽略了哪些人群的需要
(忽略了特殊人群的需要:右邊沒有扶手,沒有嬰兒車、殘疾車上下的通道和盲道等)
同學們都知道特殊人群也是我們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往往有著獨特的需要。設計時,還應該充分地考慮特殊人群的特點和需要,產品設計中不可將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完全對立起來。
那么現實產品設計中考慮特殊人群有哪些呢?
展示圖片:
a、教學樓殘疾人上下通道;
b、人行道中設置的盲人道;
c、賓館大門的入口及感應推拉門;
d、醫院內病人的電梯。
2、靜態的人與動態的人
人們使用產品時處于靜態和動態兩種狀態交替之中,因此,設計的產品不但要符合人體的靜態尺寸,也要符合人體的動態尺寸。
概念理解:
靜態尺寸:是指人的構造尺寸。
動態尺寸:是指人的功能尺寸,包括人的動作范圍,體形變化等測量數據。
案例(七)討論:同學們坐的座位的人機關系及課本p33頁馬上行動中,人與床之間的人機關系。動態與靜態所涉及的空間范圍是不同的,在物品擺放時,要考慮動態與靜態的協調。
為了形成良好的人機關系,不僅要使產品符合人體靜態尺寸,而且要人在使用它時,能夠方便施力,有足夠的空間等。這樣的設計有利于減少人體疲勞,提高效率,滿足健康,舒適的要求。
3、人的生理需求與人的心理需求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不僅要滿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滿足人的心理需求。
例如:(1)茶座、咖啡屋的設計:以暖色調為主,將空間處理得小一點,以營造溫馨、寧靜的效果。
(2)辦公室設計:以冷色調為主、空間處理要簡潔明快,以求產生嚴謹、高效的工作氛圍。
(3)教室設計:以冷色調為主:將空間處理得純潔高雅,嚴肅認真,以營造、活潑、奮發向上的氛圍。
案例討論(八)居室、家具的造型設計及裝飾、圖案等是如何考慮人的心理需求的?(小孩、成年人、老年人心理要求是不同的,在設計時應分別對待)
此外:還有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都影響人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在設計中注意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將人機關系處理的更好。
4、信息的交互:
人與產品的互動過程就是人與產品之間信息傳遞的過程,即人機之間的運用信息語言交流的過程。
例如:前些年的按鍵式固定電話,只有按鍵而沒有液晶顯示屏,無法顯示撥號信息,人們只能通過聽電話按鍵提示音判斷是否按下按鍵。現今出現的液晶顯示屏電話,可以提供給人們視、聽覺雙重信息傳遞途徑,大大地方便了用戶的操作。
教材p35頁,汽車的顏色,說明開銀灰色車最安全;其次是紅色、黃色、藍色的車;再次是綠色和灰色的車;最不安全的是棕色的車。
說明人機之間的信息傳遞是有選擇的,不恰當的信息傳遞,往往會導致不良的人機關系。改善信息傳遞的信息源或途徑能夠獲得更好的人機關系。
課堂小結:
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而人機關系是滿足人的需求的方法。因此在產品設計中要注意人機關系,這是設計的重點。通過本節的學習能夠從人機關系的角度對日常生活事件進行思考,能夠理解什么是人機關系,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了解設計中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樹立“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課堂討論:根據上面所學知識,對學校校門口、教室及教室走廊等場所或設施,還存在哪些不符合人機關系目標的問題展開討論。
(校門口:離公路距離太近;進校門有一定陂度<內低外高>。教室:學生數多,座位間距狹窄;環境太單調;第一排桌位離黑板太近。教室走廊:護欄低;走廊寬度不夠寬等)
九、知識結構:
第二節: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一)人機關系
1、什么是人機關系
2、機的含義
3、人與產品存在的人機關系
(二)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
1、高效
2、健康
3、舒適
4、安全
(三)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
1、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
2、靜態的人與動態的人
3、人的生理需求與人的的心理需求
4、信息的交互
十、作業設計
1、選擇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產品,分析其在人機關系處理上存在的缺陷,提出改進意見,并填寫下表。
產品名稱
現有缺陷
改進意見
1、
2、
3、
……
2、觀察研究:
回家觀察分析犁的結構(犁頭、犁壁、犁轅等)特點和作用?
【問題研討】
1、球鞋鞋底為什么不設計成平底?
2、高速公路設計成無坡度和彎度時,后果會怎樣?
【參考資料】
顧建軍:《技術與設計1》教學參考書,江蘇教育出版社xx版,第26至39頁。
來源:臺州通用技術的博客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的教學設計 篇2
一、設計思想
《設計中人機關系》講述的是基礎性知識,是后面內容的學習的基礎。本節從人機關系的角度對日常生活事件進行思考分析,幫助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該內容主要采用案例分析、討論等方法,深入淺出地講解教材內容,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方式,烘托課堂氣氛,加深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材分析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是《通用技術》中《技術與設計(1)》蘇教版第二章第二節。本節分成三個內容:(1)什么是人機關系;(2)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3)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本節教學內容是全書的基礎內容之一,它和上一節《技術與設計的關系》都是圍繞技術與設計的問題展開的。在技術世界中的的設計,是以滿足人的需要為最終目的的。因此,設計時要考慮人機關系,以便能使設計的技術產品適合人的需要。這里的人機關系不是專業的設計,它更多地反映一種理念,重在使學生能夠在這種關系的視野中認識設計,為構思、評價、優化方案打下基礎。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特別是“機”的豐富內涵。并通過簡單的案例分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能較好的把握人機關系的概念,體驗到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重要性。聯系現實生活中的案例,通過學習,引導學生較好的掌握和熟悉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在設計中如何合理運用人機關系。
三、學情分析:
學生對人機關系是比較陌生的,學習時容易對本概念產生誤解。對于本節課內容不必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或靈活地運用,只要求學生達到理解水平,認識理解人機關系的知識,使學生形成“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一種較為重要的分析方法。高中學生已有一些生活經驗,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有針對性地設置情景,列舉學生身邊熟悉的具體實例,從人機關系的角度對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進行思考和剖析,幫助學生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熟悉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了解在設計中如何合理運用人機關系。
2、能力目標:
使學生能夠對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機關系進行簡單分析,掌握一些設計分析方法的知識,形成“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人機關系的分析,從中體會到在產品設計中人性化、人文關懷的設計思想,并形成認真嚴謹的態度,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而樹立起正確的設計觀念。
五、重點與難點
1、重點:
理解人機關系。
2、難點:
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具體應用是隱含在產品的設計中,需要通過體驗去感受,反映的是一種理念,一種較為重要的分析方法。
六、教學策略和手段
1、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
2、學生的活動,體驗設計中的人機關系,初步掌握人機關系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3、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實物的演示及對日常事件的思考,引導學生歸納出產品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生活場景的觀察、分析和討論,結合教材內容,了解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
4、教學中利用圖片和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究、質疑,讓學生領悟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應用,體會人機在人機在設計分析中是一種重要方法。
5、教學時間:2課時
七、課前準備
1、高二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技能基礎。課前可布置預習本課學習內容,并要求學生以現有的視眼考察、分析校園場所及設施存在的問題。
2、教師“吃透”本教材;搜集人機關系的案例、圖片、制作課件;設計并準備好二把高低不同的一椅子和一把普通的椅子;了解教室門的具體結構和學生鞋子的尺寸大小;檢查儀器等設備設施性能完好狀況。
八、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上一節課對《技術與設計的關系》的學習,懂得設計推動技術的發展,是技術成果轉化的橋梁和紐帶,設計促進技術的革新,技術是設計的基礎,技術與設計有著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作用。技術世界的設計,重點是技術產品設計,在設計中,我們所設計的產品都是為滿足人的需求出發,為人服務的。因此,在設計活動中,人與物(環境)關系是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之一,也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第二節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一)人機關系
1、什么是人機關系
同學們都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會與身邊的物品發生聯系。當我們使用這些物品時,物品就與人產生了一種相互關系。這種相互的關系就稱為人機關系。
人機關系中的“機”是什么呢?
2、機的含義
除了人們通常所說的機器外,還包括各種各樣的工具、儀器、儀表、設備、設施、家具、交通車輛,勞動保護用具以及人所處的環境等。
同學們坐在教室里,觀察一下并說出與周圍什么物品構成了人機關系?
學生觀察、討論并回答:(身邊筆、桌椅、書、衣服、教室及環境等)
馬上行動p28頁:找出下列活動中的“人”與“機”,體會其人機關系。
a、教師拿著粉筆板書 b、農民用鋤頭助地
c、漁翁在河邊用釣魚竿釣魚 d、司機手握方向盤
e、媽媽拿著拖把拖地
通過分析學生對人機關系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那么人與產品存在有哪些方面關系?
3、人與產品存在的人機關系
案例分析(一):以教師進門為例,講述人與門、人與手把、人與門板、人與門框及環境構成的人機關系。說明人與產品構成多方面的關系。
案例分析(二)討論教材p29頁人與電梯存在哪些方面的人機關系。
人乘電梯到某一樓層存在著很多方面的人機關系:①人與電梯門;②人與電梯外按鍵;③人與電梯廂體之間;④人與電梯內按鍵;⑤人與廂體內的照明、高度、寬度等的人機關系。進一步說明多方面的人機關系。
針對教材p29頁馬上行動的例子,教師坐在椅子上,讓學生分析,人坐在椅子上的時候,人體的哪一些部位與椅子構成哪些人機關系。
教師小結導引:通過人機關系內容的學習,同學知道,人與機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我們在設計中考慮人機關系時需要實現哪些目標呢?
(二)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
實例分析(三):組織前后排同學互換穿鞋子,坐高低不同的椅子體驗鞋子、椅子設計中的人機關系,為什么穿別人的鞋子不舒服,坐在高低不同椅子上感覺不自在?
學生討論思考:教師總結,得出要達到高效,舒適、健康、安全等要求。
1、高效:
在設計中,應把人和機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合理或最優地分配人和機的功能,以促進二者的協調,提高人的工作效率。還應考慮人機所在的環境中的一些因素,如溫度、濕度、噪聲、照明、振動污染和失重等也影響人的效率和行為。
案例分析(四)教材p30頁:鐵鍬的作業效率。實驗改進哪些具體的人機關系而使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主要改進了鐵鍬的運載量與人的負荷強度的關系,裝載強度、次數、與人的疲勞的關系)
2、健康:
是指人在長期操作或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產品不會對人造成不良的影響。
我們使用的產品如果使用不合理,就使人處于不恰當的作業姿態,長時間的操作或使用它,不僅使人感到疲勞,而且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指出教材p31頁馬上行動圖片中設計不合理、有損人體健康的地方。
教師舉例提出問題并分析
(1)互穿鞋:
問:穿不合腳的鞋,對人有害嗎?
(2)教室的燈光
問:長期在昏暗的燈光下學習,對人的眼睛會造成危害嗎?
3、舒適:
是指人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人體處于自然的狀態,操作或使用的姿勢能夠在人們自然、正常的肢體活動范圍之內,從而使人不致過早地產生疲勞,心理上的舒適感受也是人機關系應當考慮的目標。
案例分析(五)教材p31頁圖片思考并回答:右圖使用起來更舒適,理由:
(1)塑料包裹處理使抓握舒適;穿孔處理可以方便懸掛放置。
(2)把手大小較合適,使用 時,省力、舒適。
(3)手柄長度比較合適,使用時,腰不用彎太低,減輕腰部疲勞,提高工作效率。
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例子?
4、安全:是指人們在操作和使用產品過程中,產品對人的身體不構成生理上傷害。
例如:產品與人的接觸部份不允許有尖角和鋒利的邊槽;容易產生危險的地方應進行安全保護設計;汽車的安全帶設計;沖床的安全保護設計;兒童座椅前的護攔設計等。
教師引導:人機關系要實現的幾個目標是融為一體的,而不是只實現某一個目標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將幾個目標綜合起來加以考慮。現在請同學們想想,我們在設計中除了考慮上述四個目標外,人機關系還需要實現哪些目標。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討論回答:(美觀、實用、成本、環保)
案例討論(六)請指出我校運動場(操場、跑道、籃球場,羽毛球場等)人機關系設計不合理的地方。
(操場場內部分泥土、砂石祼露,高低不平;跑道是泥土、砂石填成,坑坑洼洼、雨天積水,人踩易凹陷,晴天塵土飛揚;籃球場、羽毛球場,場內為砼澆搗而成面層,運動時易造成腳、腿部傷害等)。
造成這些原因是因設計中考慮不周而產生的,設計時未能做到以人為本。
那么設計時如何考慮才比較合理呢?
(三)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
前面已學過,在設計中,合理的人機關系應該達到高效、健康、舒適、安全等目標。如何實現這種合理的人機關系呢?首先應該明確設計涉及哪些人機關系;其次要考慮這些人機關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術指標。
例如:要實現人與門之間的合理的人機關系,就要考慮門的高度、寬度等,而要實現人與門把手之間合理的人機關系,除需考慮門把手的大小、安裝的高度外,還要考慮人旋動門把手時所需要施力的大小。
在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的設計中,我們還應該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1、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
特殊人群:是指人身體有缺陷或與常人不同的一類人。
多數產品是針對普通人群的特點和需要進行設計的。設計參照的標準是依據普通人群的數據確定的。如常見門,門高200cm,寬70—80cm,門把手高100cm。這些都是以普通人群的身高,體寬以及左右手習慣等標準設計的,適于普通人群的操作、使用。
課本p32頁,馬上行動中,地下通道圖片中,它的設計忽略了哪些人群的需要
(忽略了特殊人群的需要:右邊沒有扶手,沒有嬰兒車、殘疾車上下的通道和盲道等)
同學們都知道特殊人群也是我們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往往有著獨特的需要。設計時,還應該充分地考慮特殊人群的特點和需要,產品設計中不可將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完全對立起來。
那么現實產品設計中考慮特殊人群有哪些呢?
展示圖片:
a、教學樓殘疾人上下通道;
b、人行道中設置的盲人道;
c、賓館大門的入口及感應推拉門;
d、醫院內病人的電梯。
2、靜態的人與動態的人
人們使用產品時處于靜態和動態兩種狀態交替之中,因此,設計的產品不但要符合人體的靜態尺寸,也要符合人體的動態尺寸。
概念理解:
靜態尺寸:是指人的構造尺寸。
動態尺寸:是指人的功能尺寸,包括人的動作范圍,體形變化等測量數據。
案例(七)討論:同學們坐的座位的人機關系及課本p33頁馬上行動中,人與床之間的人機關系。動態與靜態所涉及的空間范圍是不同的,在物品擺放時,要考慮動態與靜態的協調。
為了形成良好的人機關系,不僅要使產品符合人體靜態尺寸,而且要人在使用它時,能夠方便施力,有足夠的空間等。這樣的設計有利于減少人體疲勞,提高效率,滿足健康,舒適的要求。
3、人的生理需求與人的心理需求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不僅要滿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滿足人的心理需求。
例如:(1)茶座、咖啡屋的設計:以暖色調為主,將空間處理得小一點,以營造溫馨、寧靜的效果。
(2)辦公室設計:以冷色調為主、空間處理要簡潔明快,以求產生嚴謹、高效的工作氛圍。
(3)教室設計:以冷色調為主:將空間處理得純潔高雅,嚴肅認真,以營造、活潑、奮發向上的氛圍。
案例討論(八)居室、家具的造型設計及裝飾、圖案等是如何考慮人的心理需求的?(小孩、成年人、老年人心理要求是不同的,在設計時應分別對待)
此外:還有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都影響人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在設計中注意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將人機關系處理的更好。
4、信息的交互:
人與產品的互動過程就是人與產品之間信息傳遞的過程,即人機之間的運用信息語言交流的過程。
例如:前些年的按鍵式固定電話,只有按鍵而沒有液晶顯示屏,無法顯示撥號信息,人們只能通過聽電話按鍵提示音判斷是否按下按鍵。現今出現的液晶顯示屏電話,可以提供給人們視、聽覺雙重信息傳遞途徑,大大地方便了用戶的操作。
教材p35頁,汽車的顏色,說明開銀灰色車最安全;其次是紅色、黃色、藍色的車;再次是綠色和灰色的車;最不安全的是棕色的車。
說明人機之間的信息傳遞是有選擇的,不恰當的信息傳遞,往往會導致不良的人機關系。改善信息傳遞的信息源或途徑能夠獲得更好的人機關系。
課堂小結:
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而人機關系是滿足人的需求的方法。因此在產品設計中要注意人機關系,這是設計的重點。通過本節的學習能夠從人機關系的角度對日常生活事件進行思考,能夠理解什么是人機關系,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了解設計中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樹立“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課堂討論:根據上面所學知識,對學校校門口、教室及教室走廊等場所或設施,還存在哪些不符合人機關系目標的問題展開討論。
(校門口:離公路距離太近;進校門有一定陂度<內低外高>。教室:學生數多,座位間距狹窄;環境太單調;第一排桌位離黑板太近。教室走廊:護欄低;走廊寬度不夠寬等)
九、知識結構:
第二節: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一)人機關系
1、什么是人機關系
2、機的含義
3、人與產品存在的人機關系
(二)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
1、高效
2、健康
3、舒適
4、安全
(三)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
1、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
2、靜態的人與動態的人
3、人的生理需求與人的的心理需求
4、信息的交互
十、作業設計
1、選擇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產品,分析其在人機關系處理上存在的缺陷,提出改進意見,并填寫下表。
產品名稱
現有缺陷
改進意見
1、
2、
3、
……
2、觀察研究:
回家觀察分析犁的結構(犁頭、犁壁、犁轅等)特點和作用?
【問題研討】
1、球鞋鞋底為什么不設計成平底?
2、高速公路設計成無坡度和彎度時,后果會怎樣?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的教學設計 篇3
南京市27高級中學 劉海林
一、課程標準對本章的要求
1,理解技術與設計的關系,能分析設計在技術發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2,知道技術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
3,了解1---2類產品的常用測試方法,能根據設計要求使用簡單的方法對產品進行測試。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
2.熟悉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
3.了解在設計中如何合理運用人機關系。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舉例分析,加深對人機關系的含義及其所要實現的目標的理解。
2、通過討論和實踐,切身感受“以人為本”的技術設計理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樹立“以人為本”的技術設計理念。
三、教學重點、難點。
•在學生學習了技術的價值和技術的性質后,使學生進一步形成“以人為本”的核心設計理念.
•熟悉一些有關技術設計的分析方法方面的相關知識,為今后技術設計的構思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對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的學習,學生對技術有了較為深刻和全面地了解,基本形成了對待技術的積極情感和正確使用技術的意識,理解了“技術引人而生,為人服務”的技術理念。在本章的第一節中學生理解了技術與設計的關系,能夠分析設計在技術發明和革新中的作用,了解了技術更新對設計產生的重要影響。通過前面相關知識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形成了“我要設計”的探究欲望。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材分析:
在前面的一章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感悟技術的價值、理解技術的性質、展望技術的未來,逐漸懂得和理解了“技術因人而生、為人服務”的技術理念,但是如何在具體的設計中體現這種技術思想和理念,還是無從下手。“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一節通過對“人機工程學”中人機關系的核心理念進行的逐步分析,使學生知道了什么是人機關系、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是什么、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知道了技術如何才能更好地為人服務.
教材中指出“我們設計的產品都是從人的需求出發,最終實現為人服務的目的,因此,人機關系也就成為設計活動中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之一”這一句話恰當的點中了我們為什么必須要學習人機關系這一重要問題,使學生在一開始就明白,只有認真地研究和分析人機關系,自己的設計才能更好地為人服務,從而產生“我要學”的愿望和需求
書中從人和物的關系分析入手,逐漸過渡到人的不同部位、不同層面與物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層面之間的關系分析,使學生在設計分析時能正確地找到要解決問題的根源和著手點。 在對人機關系進一步分析的基礎上,還要告訴學生,環境也是人機工程學中的重要要素之一。
人機關系即是理念又是方法,它既是技術的價值和技術的性質的延伸又是技術設計構思的前沿,他為學生提供了設計分析的基本思想與方法。對人機關系的分析,最終還是在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部分落實到了人,落實到了技術為人服務這一最終目的。具體的體現了教材人文引領的獨特特色,也為后面的發現問題等內容的繼續學習作好了充分的準備。教材中選擇的案例十分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夠使每一個學生在學習時都有話可說,有事可做。
七、教學用具
舊桌腿、水果刀、削果皮器、分果器、多媒體等。
八、教學方法
多媒體課件,案例引入,小組討論,演示試驗,理論解析,探究與練習、課內外調研。
九、教學構思與流程
以課程的標準相關內容為依據,重點突出教材的“以人為本的”的技術設計理念,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
我的教學構思如下:
1,用“板凳腿作教鞭”引發的思考,導入人機關系的課題。
2,用老師與教鞭之間的關系就是“人機關系”來引入人機關系的含義。接著開始馬上行動,進行練習。
3,用要研究老師與教鞭之間的人機關系實際上是要研究老師的手與教鞭抓手之間的關系,引入機和人的含義。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使學生理解“人機關系是設計活動中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之一”這一重要問題。
4,用如何提高削蘋果和切蘋果的效率的演示試驗,讓學生自己分析出人機關系要達到的目標是“高效”。并通過書中案例分析和比較,進一步理解高校這一目標。
5,用學生拍攝的我校外面的秦淮河護欄的照片,讓學生分析除了要達到舒適這一目標外還要達到什么目標,引出“安全”這一目標。并鼓勵學生有所拓展。
6,如何才能實現人機關系要達到的目標,第一條中的關于“特殊的人”用多個案例,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分析,拓展學生的視野
7,讓學生找書桌抽屜內的物品,讓學生通過親身感受總結出要考慮“動態的人與靜態的人”。
8,用案例分析來講述其他幾個要考慮的因素。
9,總結。
10,課堂練習通過預設情景讓學生“找出人機關系設計不合理的地方,并簡單敘述其理由。
11,作業:
12,教學反思。
十、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技術的價值和技術的性質,知道了技術因人而生、為人服務這一設計的基本理念,如何才能使技術實現為人服務這一目的呢?我們就要從研究人機關系入手。用老師需要一個教鞭,后勤的老師就給我了一個這樣的教鞭。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引入“人機關系”這一節的主題
1,什么是人機關系?
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不與身邊的物品發生聯系。當我們使用這些物品時,物品就與人產生了一種相互的關系。這種相互的關系就稱為人機關系。
(2)機的含義
除了人們通常所說的機器外,還包括各種各樣的工具、儀器、儀表、設備、設施、家具、交通車輛以及勞動保護用具等,
(3)我們設計的產品都是從人的需求出發,為人服務的,因此,人機關系也就成為設計活動中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之一
馬上行動:
a、課本第28頁
b、請學生 舉例說明自己與周圍什么物品構成了人機關系?
(就身邊的筆、桌凳、衣服、書、水壺、教室等物品回答)
(3)“人”有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層面,“機”也有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層面,人機關系具體化。
以進教室為例,講述人與門板、門把手、門框及門的顏色等構成的人機關系,分析人與產品構成的多方面多層面的人機關系。
馬上行動:
a、討論教材第29頁探究人與電梯存在哪些方面的人機關系。多方面的人機關系。
b、論人坐在椅子上的時候,人體的一些部位與椅子構成了哪些人機關系。
2、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
人與機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我們在設計中考慮人機關系,需要實現哪些目標呢。
高效在設計中,應把人和機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合理或最優地分配人和機的功能,以促進二者的協調,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思考:
鐵鍬作業試驗 ”改進了哪些具體的人機關系而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
(2)健康 是指人在長期操作或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產品不會對人造成不良的影響。例如:如果課桌設計不合理,就會使學生處于不恰當的學習姿態,長時間的使用它,不僅使人感到疲勞,還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3)舒適——在設計中考慮人體處于自然的狀態,操作或使用的姿勢能夠在人們自然、正常的肢體活動范圍之內,從而使人不致過早地產生疲勞。心理上的舒適感受也是人機關系應當考慮的目標。
(4)安全 在設計中考慮人在操作和使用過程中,產品對人的身體不構成生理上傷害.例如:產品與人的接觸部分不允許有尖角和鋒利的邊槽,容易產生危險的地方應進行安全保護的設計,汽車的安全帶設計,沖床的安全保護設計,兒童座椅前的護欄設計等。
除了這四個目標,人機關系還可以考慮哪些目標?
備:美觀、實用、成本等
3、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
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呢?
首先應該明確設計涉及哪些人機關系。
其次要考慮這些人機關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術指標。
在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的設計中,我們還應該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1)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
結論:大多數產品是為普通人群設計的,設計參照的標準是依據普通人群的數據確定的。但是特殊人群也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往往有著獨特的需要。設計時,還應充分地考慮特殊人群的特點和需要。
(2)靜態的人與動態的人
人們使用產品時處于靜態和動態兩種狀態交替之中,因此,設計的產品不但要符合人體的靜態尺寸,也要符合人體的動態尺寸。
為了形成良好的人機關系,不僅要使產品符合人體靜態尺寸,而且要讓人在使用它時,能夠方便施力、有足夠的空間等。這樣的設計有利于減少人體疲勞,提高效率,滿足健康、舒適的要求。
(3)人的生理需求與人的心理需求
例如:
l茶座、咖啡廳的設計:
應以暖色調為主,空間要小一些,以營造溫馨、寧靜的效果
l辦公室的設計:
以冷色調為主,空間要簡潔明快,以求產生嚴謹、高效的工作氛圍
l醫院的設計:
以藍色、白色為主,使病人產生平和的心態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不僅要滿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滿足人的心理需求,產品的色彩、材質等都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都影響人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在設計中注意滿足人在這些方面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將人機關系處理得更好。
(4)關注信息的交流
人與產品的互動過程就是人與產品之間信息傳遞的過程,即人機之間運用信息語言交流的過程。改善信息傳遞的途徑能夠獲得更好的人機關系。
例如:前些年的按鍵式固定電話,只有按鍵而沒有液晶顯示屏,無法顯示撥號信息,人們只能通過聽電話按鍵提示音判別是否按下按鍵。現今出現的液晶顯示屏電話,可以提供給人們視、聽覺雙重信息傳遞途徑,大大地方便了用戶的操作。來電顯示,
4、小結:
技術因人而生、為人服務,技術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達到人機關系的合理化,人機關系是設計時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之一,因此在產品設計中要注意對人機關系的深入研究。。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來源于人的具體需求,它包括高效、健康、舒適和安全等諸多方面。要達到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首先應該明確設計涉及哪些人機關系。其次要考慮這些人機關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術指標。在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的設計中,我們還應該注意處理好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的關系、靜態的人與動態的人之間的關系、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之間的關系等。
5、課堂練習:
仔細觀察下圖,找出人機關系設計不合理的地方,并簡單敘述其理由。
6、作業。
書中35頁,第1、2題
十一、教學反思
1、一節好課首先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村份利用好教材和教師用書,結合學校和當地的教學資源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材的內容和添加必要的教學手段,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最大的獲益。
2、通用技術課程就是要學生更多的親身體驗和感悟。所以課堂上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面對實物進行探究、分析、學習。
3、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最好是通過課堂活動來達到。
4、所舉案例要盡可能的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這樣學生才會有親身的感受。
5,教學方法要層層深入,不斷地讓學生進行思考練習、再思考再練習,在這種主動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升華。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的教學設計 篇4
黑 龍 江 省 實 驗 中 學
課時計劃
備課時間200 年 月 日
授課日期
200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課時
年 班
教 材
第一章第一節
課題
技術源于人類的需求與愿望
教學目標
1.能夠從人機關系的角度對日常生活事件進行思考,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
2.熟悉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
3.通過分析人機關系,從中體會設計中人性化、人文關懷的設計思想,進而樹立 “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教學重點
1 人機關系的含義。
2 在設計中要注意人機關系以及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在設計中要注意人機關系以及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應用。
教學方法
講授、啟發講
教學手段
計算機輔助教學
課型
新課
板書計劃: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1、人機關系
(1)什么是人機關系?
(2)人機的含義
(3)人與產品存在多方面的人機關系
2、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
3、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
教
后
記
黑 龍 江 省 實 驗 中 學
課時計劃
教師講授和提問過程
學生活動與調控
導入:拿兩只杯子,其一周圍沒有把柄,另一有把柄,分別倒入溫水,請兩位同學分別端起試試,談談感受。引出,在設計活動中,人機關系是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之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二節“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板書: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1、人機關系
(1)什么是人機關系?
教法學法說明:請學生根據已有知識談談對“人機關系”的個人理解,老師總結得出從機關系的概念。也許學生的回答和“人機關系”概念有較大的差別,如是這樣再指導學生閱讀課本,讓學生比較個人理解的“人機關系”和課本上介紹“人機關系”,形成反差,達到深刻認識的目的。學生運用合作學習方法,通過交流和不斷的補充達到對概念的初步理解。
總結: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不與身邊的物品發生聯系。當我們使用這些物品時,物品就與人產生了一種相互的關系。這種相互的關系就稱為人機關系。
(2)人機的含義
教法學法說明: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理解“機”的含義。接著請學生舉例說明身邊的“人機關系”,學生通過親身參與以加深理解“人機關系”的概念。
總結:除了人們通常所說的機器外,還包括各種各樣的工具、儀器、儀表、設備、設施、家具、交通車輛以及勞動保護用具等,當人們身處某一環境的時候,這時的人機關系就體現為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
馬上行動:
a、課本第28頁
b、請學生 舉例說明自己與周圍什么物品構成了人機關系?
(就身邊的筆、桌凳、衣服、書、水壺、教室等物品及環境回答)
(3)人與產品存在多方面的人機關系
教法學法說明:教師先引導學生分析課本上1案例,讓學生模仿分析,達舉一反三的目的,同時老師也從學生的回答分析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以進教室為例,講述人與門板、門把手、門框及教師這個環境構成的人機關系,說明人與產品能構成多方面的關系。
馬上行動:
a、討論教材第29頁探究人與電梯存在哪些方面的人機關系。多方面的人機關系。
b、論人坐在椅子上的時候,人體的一些部位與椅子構成了哪些人機關系。
c、組織前排和后排的同學互換衣服穿,體驗服裝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2、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
教法學法說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得出人機關系要實現的四個目標,并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情況舉例說明,可以是課本的例子,最好是生活中的例子。
人與機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我們在設計中考慮人機關系,需要實現哪些目標呢。
(1)高效 在設計中,應把人和機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合理或最優地分配人和機的功能,以促進二者的協調,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2)健康 是指人在長期操作或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產品不會對人造成不良的影響。如果產品設計不合理,就會使人處于不恰當的作業姿態,長時間的操作或使用它,不僅使人感到疲勞,還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3)舒適——在設計中考慮人體處于自然的狀態,操作或使用的姿勢能夠在人們自然、正常的肢體活動范圍之內,從而使人不致過早地產生疲勞。心理上的舒適感受也是人機關系應當考慮的目標。
(4)安全 在設計中考慮人在操作和使用過程中,產品對人的身體不構成生理上傷害.例如:產品與人的接觸部分不允許有尖角和鋒利的邊槽,容易產生危險的地方應進行安全保護的設計,汽車的安全帶設計,沖床的安全保護設計,兒童座椅前的護欄設計等。
除了這四個目標,人機關系還可以考慮哪些目標?
備:美觀、實用、成本等
練習:準備一個杯子,讓學生分析它是如何實現人機關系的目標的。
3、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
如何實現 合理的人機關系呢?先應該明確設計涉及哪些人機關系,其次要考慮這些人機關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術指標。在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的設計中,我們還應該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1)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
看課本32頁,看地下通道,它的設計忽略了哪些人群的需要?
結論:大多數產品是為普通人群設計的,設計參照的標準是依據普通人群的數據確定的。但是特殊人群也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往往有著獨特的需要。設計時,還應充分地考慮特殊人群的特點和需要。
(2)靜態的人與動態的人
人們使用產品時處于靜態和動態兩種狀態交替之中,因此,設計的產品不但要符合人體的靜態尺寸,也要符合人體的動態尺寸。
例如:我們的桌子之間的距離我們就不能只考慮我們聽課時的狀態,還要考慮我們拿東西,活動的狀態。課本33頁人與床之間的人機關系。
為了形成良好的人機關系,不僅要使產品符合人體靜態尺寸,而且要讓人在使用它時,能夠方便施力、有足夠的空間等。這樣的設計有利于減少人體疲勞,提高效率,滿足健康、舒適的。
(3)人的生理需求與人的心理需求
例如:
茶座、咖啡廳的設計:
應以暖色調為主,空間要小一些,以營造溫馨、寧靜的效果
辦公室的設計:
以冷色調為主,空間要簡潔明快,以求產生嚴謹、高效的工作氛圍
醫院的設計:
以藍色、白色為主,使病人產生平和的心態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不僅要滿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滿足人的心理需求,產品的色彩、材質等都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都影響人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在設計中注意滿足人在這些方面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將人機關系處理得更好。
(4)關注信息的交流
人與產品的互動過程就是人與產品之間信息傳遞的過程,即人機之間運用信息語言交流的過程。改善信息傳遞的途徑能夠獲得更好的人機關系。
例如:前些年的按鍵式固定電話,只有按鍵而沒有液晶顯示屏,無法顯示撥號信息,人們只能通過聽電話按鍵提示音判別是否按下按鍵。現今出現的液晶顯示屏電話,可以提供給人們視、聽覺雙重信息傳遞途徑,大大地方便了用戶的操作。來電顯示,
小結: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而人機關系是滿足人的需求的方法。因此在產品設計中要注意人機關系。這是設計的核心問題之一。首先要理解人機關系。熟悉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了解在設計中如何合理運用人機關系。
五、布置作業:
課本第35頁練習第1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