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通用技術教案 > 高一通用技術教案 > 1.2 穩固結構的探析(精選9篇)

1.2 穩固結構的探析

發布時間:2022-11-06

1.2 穩固結構的探析(精選9篇)

1.2 穩固結構的探析 篇1

  《技術與設計2》第一章第二節

  穩固結構的探析

 。ǖ1課時)

  說課人:昌樂縣教學研究室 

  趙麗萍

  穩固結構的探析

 。ǖ1課時)

  一、教材分析

  1.本節課的內容及地位

  課標要求:能通過技術實驗分析影響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的因素并寫出實驗報告。

  選用教材:這節課選用的是蘇教版高中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2》。本節課第一章第二節,課題是“穩固結構的探析”,本節內容共3個學時,本節課是第1學時。

  主要內容:結構的穩定性、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

  教材地位:本節內容在《結構和設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不僅可使學生對結構的基礎知識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而且也為以后結構的強度、結構的設計等的教學打好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什么是結構的穩定性

  2.能通過技術實驗分析影響結構穩定性和強度的因素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夠通過觀察生活和技術實驗,對簡單的結構進行穩定性分析,解釋它穩定或者不穩定的原因,在技術設計時能充分考慮影響結構穩定的各種因素,解決所設計結構的穩定性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形成和保持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

  2.熟悉從事技術活動必須具備的品質,形成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態度

  3.教學重點

  理解影響結構穩定的主要因素

  4.教學難點

  學會利用所學知識對簡單的結構進行穩定性分析,解釋它穩定或者不穩定的原因,在技術設計時能充分考慮影響結構穩定的各種因素,解決所設計結構的穩定性問題。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通過第一章前面兩節課的學習,已經對結構的受力分析、結構的類型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已經有了穩定這類前概念,知道它是對物體的某方面性能的一種描述和評價,只是還沒有上升到科學的程度,還沒有系統化。高二年級的學生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并具備一定的探究學習能力和相關的學科基礎知識。因此如果從實驗入手,引導學生在解釋相關現象的同時探究原理,應該是可行的。

  三、教法

  實驗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入理論的學習

  討論法  從日常例子引導學生,讓學生自由展開對原理的討論和理解

  講解法  結合多媒體課件,由淺入深地解釋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各種因素

  演示法  教師的講解輔助以簡單的演示,加深學生的理解

  四、學法

  自主學習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初步了解結構的穩定性的含義和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

  探究學習

  動手實驗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在實驗中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究得出結論,獲得新知。

  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融合了集體的智慧。既能讓學生各抒己見,也能讓他們學會從別人的觀點中得到啟發,加深理解。

  五、教學策略

  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讓學生經歷體驗、觀察、思考和分析,完成知識的自我建構

  設計簡單易行且有代表性的技術實驗,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學習任務

  充分利用學案,有效的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六、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設計

  設計意圖

  事件導入

  以造成22人受傷、64人遇難的湖南湘西自治州鳳凰縣境內的一座在建大橋垮塌事件作導入,指出結構穩固性的重要性,引出結構的穩定性的含義。

  讓學生進入一定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新知獲取

  探究實驗:動手做一做,滿瓶水和半瓶水,在受到一定的外力干預的時候哪一個更穩定呢?

  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確認半瓶水比滿瓶水更加穩定,從而得出重心高低影響結構穩定性的結論

  深入探討:

  落地扇的底座為什么做的比較重?

  不倒翁為什么不會倒?怎樣可以讓不倒翁倒下呢?

  強化學生對重心高低影響結構穩定性的理解,并學會通過改變重心的高低改變結構的穩定性。

  演示實驗:

  幾塊小積木,整齊堆放時穩如泰山;從底下每塊都往一邊慢慢抽動,結果會怎么樣呢?

  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明確不只重心位置的高低,而且重心所在點的垂線是否在底面范圍內也影響結構的穩定性。

  合作交流:

  探討比薩斜塔為什么斜而不倒?

  讓學生加深對“重心的垂線位置”影響結構的穩定性的理解。

  探究實驗:

  動手做一做,如何將一本書直立起來?

  從一個有趣的小實驗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和討論,得出結構的穩定性與支撐面的面積大小有關的結論。

  合作交流:

  讓學生分析為什么大壩的橫截面是建成梯形的?

  為什么許多課桌椅的支撐腳要做成往外傾斜?

  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加深對接觸面的面積大小影響結構的穩定性的理解。

  觀察思考:

  攝像機用的支撐架為什么是三腳架?

  你還發現了哪些結構中存在著三角形?

  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并進行思考和分析,得出結構的形狀影響結構的穩定性的結論。

  點撥升華

  案例分析

  單腳支撐架的傾斜度如何影響自行車的穩定性?

  自行車在行駛的過程中是如何保持穩定的?

  讓學生明確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是相關聯的,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來討論結構的穩定性;物體在靜止狀態與運動狀態下的穩定性的條件也是不同的,深化對前面學習的結構穩定性的影響因素的理解。

  小結鞏固

  讓學生自主閱讀學案上的知識網絡部分,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學生做學案中鞏固提高部分的題目,教師巡視指導,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讓學生回顧梳理所學知識,通過做學案上精心編制的題目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拓展延伸

  設立以下問題供學生課后交流討論:

  趙州橋歷經1400多年的風雨仍巍然屹立,而今天一座剛建成未使用的大橋卻出現坍塌,兩者對比會帶給你什么樣的思考呢?請同學們收集有關資料,并進行分析總結,下節課討論交流。

  作為課后的內容拓展,加深對本課所學內容的理解。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嚴謹和安全而又負責地參加技術活動的品質。

  七、教學反思

  1.教學特點

  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取代了理論學習的枯燥。由實驗作為課堂的貫穿主線,帶動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學生變被動的聽為主動的探究、總結歸納,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驗的設計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特點,使學生會做、愿做,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2.教學效果

  很好地實現了知識與技能目標。

  課堂上學生能夠借助已有的經驗,利用所學知識來評價結構的穩定性,但有些學生不能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習慣得到加強,對技術的探究興趣更加濃厚。

  3.自我評價

  本節課設計了一系列的動手體驗活動,并且緊密聯系生活,因此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實驗和觀察生活,學生基本了解了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但是由于時間分配不合理,最后的習題處理做的不到位,沒有完全實現鞏固提高、拓展升華的預期目標,有草率收場的感覺。

1.2 穩固結構的探析 篇2

  點擊下載教案和課件

  課題

  1.2 穩固結構的探析

  課時

  1

  教學

  方法

  講授、任務驅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能通過技術實驗分析形象結構的穩定性和強度的因素;

  2.理解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經歷簡單的技術試驗過程,學會簡單的技術試驗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理解技術的文化特性和藝術特性,具有一定的對技術文化的理解和選擇能力。

  教學重點

  解決對策

  能通過技術試驗分析影響結構的穩定性和強度的因素,并寫出試驗報告。

  通過分析大量案例,充分讓學生參與討論,解決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解決對策

  能通過技術試驗分析影響結構的穩定性和強度的因素,并寫出試驗報告。

  通過分析大量案例,充分讓學生參與討論,解決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實施內容

  學生反應

  引入

  引入 (2’),復習上節課的要點,實體結構、框架結構、殼形結構的受力特點。提出不同的結構所能承受的力不同,它的穩固性也不一樣。

  回憶上節課的內容,鞏固已學知識

  新課教學

  一、(3’)通過播放一系列的建筑事故圖片,分析這些事故發生的原因,讓學生了解結構穩固的重要性,然后思考:影響結構穩固的因素有哪些?

  生:回答

  師:影響結構穩固的因素有很多,我們通過學習結構的穩定性、結構的強度來共同探討,那么,什么是結構的穩定性呢?

  屏幕顯示:結構的穩定性是指結構在荷載的作用下維持其原有的平衡形式的能力。結構的穩定性是討論結構整體的問題屏幕顯示:結構的穩定性是指結構在荷載的作用下維持其原有的平衡形式的能力。結構的穩定性是討論結構整體的問題

  二、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首先提出問題: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學習下面的內容。

  1.結構的穩定性與重心位置

  a、屏幕顯示落地扇的圖片

  師:落地扇為什么不易傾倒?

  生:思考回答

  師:分析,落地扇的底座采用較重的材料,風扇比底座輕很多,使落地扇的重心降低。

  b、屏幕顯示不倒翁

  師:不倒翁為什么會不倒?如果在它脖子上掛上一定數量的鐵環,它還會不倒嗎?

  生:思考回答

  師:分析,不倒翁的重心很低,就在它與地面的接觸點上,所以不倒,如果往它的脖子掛上鐵環,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當鐵環達到一定數量時,不倒翁就不在是不倒翁了。

  c、屏幕顯示比薩斜塔的圖片,比薩斜塔為什么不倒塌?(簡單介紹比薩斜塔。)

  通過分析長方體重心的垂線位置與穩定性示意圖,使學生容易理解,比薩斜塔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所在點的垂線落在塔的底面的范圍內。當塔傾斜到一定程度,重心的垂線不再落在塔的底面時,塔就會傾倒。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結構的穩定性與重心位置有關。

  小資料(中國的斜塔):遼寧瑞州古塔,現存塔身高10米,塔身向東北方向傾斜12度,塔尖水平位移1.7米。該塔建成之后雖幾經地震與洪水破壞,卻始終斜而不倒,堪稱奇跡。

  2、結構的穩定性與支撐面積的大小

  a、 屏幕顯示大壩的圖片

  師:為什么大壩的橫截面總是建成梯形?

  生:思考回答

  師:大壩需要承受很大的力的作用,如自身的重力,水的沖擊力、壓力等等,要起到防洪的作用,大壩必須要求非常穩固。大壩建成梯形,增大了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支撐面越大越堅實,穩定性就越好。

  b、屏幕顯示課桌的圖片

  師:為什么許多課桌椅的支撐腳要做成往外傾斜?

  生:思考回答

  師:分析。這是為了進一步增大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積,增加穩定性。從而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結構的穩定性與支撐面積大小有關。

  注意:支撐面≠接觸面。

  3、結構的穩定性與它的幾何形狀有關。

  a、屏幕顯示a字形梯的圖片

  師:a字形梯為什么載人時能夠保持穩定?如果沒有梯子中間的拉桿將會怎么樣?

  生:思考回答

  師:分析,一般情況下,梯子打開的時候,梯面與地面組成三角形,梯子本身就能站得穩。當連接兩個梯面的橫桿拉直時,兩個梯面的上半部分就與橫桿構成了穩定的三角形,這就進一步加強了梯子的穩定性,保證梯子能承受人體的壓力。如果沒有梯子中間的拉桿,載人時就不能保持穩定。

  b、屏幕顯示照相機三腳架的圖片。

  師:照相機的支撐架為什么常使用三腳架而不用其他形狀?

  生:思考回答

  師:分析,因為三角支架與地面有三個接觸點,形成的三角形結構使照相機的支撐架更容易穩定。

  師: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結構的穩定性與它的幾何形狀有關。

  補充(三角形穩定性的應用):建筑中廣泛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房子、橋梁的桁架大多都是由多個三角形構成的;鋼架結構的十字梁同樣是運用這一原理,在四邊形的框架中用兩條桿件作對角線,形成多個三角形,既節省了材料,減輕了結構的質量,又有效地加強了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十字鋼梁也是建筑中常用的構件,如在高壓輸電的鐵塔、懸索橋的塔架,以及摩天大樓鋼架結構中都被普遍地采用。

  三、結構的強度

  1、結構的強度是指結構具有的抵抗破壞的能力。(可與穩定性作比較)

  2、結構的強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結構的形狀、結構的材料與連接。

  2.1 結構的形狀

  通過介紹空調架和金剛石的結構,分析結構的形狀對結構的強度有很大的影響,即使是相同材料,如果橫截面積不一樣,結構的強度也不一樣。

  2.2⑴強度與材料

  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驗,用手擠壓紙杯,紙杯就會變形;而用同樣的力擠壓不銹鋼杯,不銹鋼杯的外形則無明顯改變。這說明了結構強度與材料有關。

  拓展: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好處是什么?

  混凝土擅長抗壓力,而鋼筋擅長抗拉力。

  2.3結構的連接

  結構的連接是指通過一定的連接物將構件組成整體結構。

  鉸連接:被連接的構件在連接處不能相對移動,但可以相對轉動,具體有松螺栓、松鉚等。

  剛連接:被連接的構件在連接處不能相對移動,也不能相對轉動,具體有榫接、膠接、焊接等。

  四、結構的功能

  結構對事物的功能和作用產生著直接的影響,結構的改變可能導致功能的改變,通過多用起子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小組討論,認真思考

  觀察思考

  認真聽取案例的分析

  積極思考

  小組討論,積極思考,得出答案

  深受啟發,提高創新思維

  小結與

  練習

  一、結構的穩定性

  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三個因素:重心位置、支撐面積的大小和結構的形狀

  二、結構的強度

  影響結構強度的三因素:結構的形狀、結構的材料與連接

  三、結構與功能

  回憶上課內容,鞏固所學東西

  教后分析

  來源:東莞中學通用技術

1.2 穩固結構的探析 篇3

  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案例試驗,學生能夠自己分析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

  2、培養學生分析與交流的能力。

  二、教學分析

  1、教學對象分析:學生在以前已經學過一些相關的知識,所以這部分內容對于他們來說難度不大。在前幾節課中學生的參與度比較大,表現出一定的熱情和興趣。

  2、教學內容分析:本單元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課本上的案例也通俗易懂。本節內容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僅可使學生對結構的基本知識有更深的認識與鞏固,而且也是以后結構的強度、結構的設計基礎。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案例試驗,分析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

  教學難點:1、了解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不是單一的,孤立的。

  2、支撐面積不等于受力面積。

  四、教學資源:三腳架、不倒翁視頻

  五、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然后由學生扮演教師角色進行講解,分析,其他同學可以補充,提問。最后針對每個因素教師進行總結,補充。

  六、教學過程:

 。1)導入: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結構的一些知識,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影響結構有哪些因素。由學習目標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它與結構的穩定性,結構的強度有關。(強調該課的學習方法,閱讀學習目標部分)那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結構與穩定性。

  (2)和學生一起總結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幾個因素(不一定局限于課本上的幾個因素,學生可以舉的更多,然后由他們自己來講解。強調課本上基本的幾個因素)。

  板書:[影響結構的幾個因素:]

  [1、幾何形狀]

  [2、支撐面大小]

  [3、重心位置]

 。3)由學生自己推薦或其他同學推薦選擇其中的一個因素進行講解。(老師作為學生進行發問,引導學生將內容講解完整,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本或生活中的案例進行分析)

 。4)每個因素講解完后,由老師將剛才學生講解的過程進行簡單復述,然后在這基礎上進行補充總結。

  “幾何形狀影響因素”的總結:強調三角形的穩固結構。講解“三腳架”和“a字形梯”的例子。

  “支撐面大小影響因素”的總結:舉水壩的例子,金字塔的例子,并且和前一節課學習的結構類型結合起來。舉三腳架的例子,強調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不是單一的,孤立的,解釋支撐面大小不等于受力面積。

  “重心位置影響因素”的總結:詳細分析“重心所在點的垂線落在結構地面的范圍內,就是穩定的”。舉比薩斜塔的例子。然后提出問題:1、為什么不倒翁不倒?2、裝了半杯水的杯子穩定還是裝了滿杯水的杯子穩定?讓學生思考。然后播放視頻“不倒翁”。

 。總因素總結詳細程度視學生講解情況而定)

 。5)小結:“不倒翁”視頻通過動畫的形式將影響結構的幾個因素講解得很清楚形象,所以總結的時候以“不倒翁”視頻作為總結。

  七、教學反思:以這樣的形式上課,課堂氣氛很好,學生很活躍,吸引了所有學生的目光。這樣的形式很好的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語言交流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有的學生還講了一些課外的知識,使我自己都受益匪淺。這堂課實現了“玩中學”的目標。

1.2 穩固結構的探析 篇4

  第二節穩固結構的探析

  常州戚實驗中學許明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影響結構穩定的主要因素

  2、理解結構的功能關系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簡單的實驗討論、分析等方法使學生懂得應用相關的理論知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教材內容分析:

  1、本節內容在《結構和設計》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可使學生對結構的基本知識有更深的認識與鞏固,而且也為以后結構的強度、結構的設計等教學打好基礎。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實驗、討論、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多舉些生活中的案例,進行師生互動探討,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重點:影響結構穩定的主要因素

  3、難點: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相關的現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資源:

  照相機的三角架、鐵架臺、方木塊、氣球、一次性水杯兩只等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提問:什么叫結構?哪些事物存在結構?

  結構會決定事物的性質嗎?

  從力學角度來說,結構是指什么?

  根據實例說出構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結構的基本類型?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物理所學的穩定條件。

  二、新課教學:

 。ㄒ唬1、結構與穩定性

  1、結構與穩定性

  請舉出生活中不穩定結構的一些例子:

  底小口大的空竹簍

  因貨物堆得過高而在彎道翻倒的三輪車

  路邊倒地的自行車

  踩高蹺

  倒立的啤酒瓶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穩定的東西,如建筑物等。那么什么是結構的穩定性呢?結構穩定性是指結構在負載的作用下維持其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不同的物體這種能力也不同,那么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呢?

  2、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那到底什么樣的結構是穩定的,什么樣的結構又是不穩定的?

  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不倒翁為何不到?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并總結出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學生自主的學習得出:

  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重心的高低;與地面接觸面形成的支撐面大。唤Y構的形狀

  (1)結構重心的位置

  找兩個相同的一次性水杯,一只空的,一只裝半杯水,在講臺上演示哪只杯子容易倒掉實驗,通過實驗得出:  重心越低,穩定性越好;重心越高,穩定性越差。

  結構重心所在點的垂線是否落在結構底面的范圍內,落在就是穩定的,沒有就是不穩定的。

  通過對照相機的三角架結構穩定性分析,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2)結構的穩定性與支撐面大小有關。注意:支撐面≠接觸面

  支撐面越大越穩定,越小越不穩定。

 。3)結構的形狀。

  進一步說明:往往,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是相互關聯的,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來討論結構的穩定性。

  再分析其他案例:課桌椅為什么能平衡?

  自行車為什么能單腳支撐?

  茶幾為什么做得很低?

  走鋼絲的人為什么要拿一條長棒?

  不倒翁為何不倒?

  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人都關注比薩斜塔?

  得出:對于一個結構而言,如果重心所在點的垂線落在結構底面的范圍內,就是穩定的,不會出現傾倒。

  再次復習鞏固,加深理解,明確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讓學生列舉有關事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

  3、運動狀態下的穩定條件

  課本005頁的探究:運動中的自行車只有兩個支撐點卻不倒下,為什么?

 。1)當我們坐上的時候,自行車重心升高,人和自行車作為一個整體變得頭重腳輕,因此會搖搖欲倒.但是一旦它開始前行就容易保持不倒了。對此的部分解釋是陀螺運動。當場捻動一個陀螺讓學生看現象。如果它旋轉得足夠快,就會直立不倒,但如果速度慢下來就會搖擺不定并最終倒地。自行車旋轉的車輪具有類似的穩定效果。但是物理學家認為,陀螺運動不能解釋一切。

 。2)如果我們在一條直線上運動是我們會發現,我們一會兒往左、一會兒往右地拐小彎。正因為這些小彎,我們才能保持平衡。當我們向一側傾倒時,自行車會向這一側轉小彎。這樣當我們轉小彎時產生的離心力會使自行車糾正傾斜的程度,從而保持平衡。

  得出:運動狀態下與靜止狀態下物體的穩定條件有所不同。如自行車,高空走鋼絲手持長桿

  4、結構的穩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結構的穩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一方面人們利用穩定的結構抵抗外力、承受負載,另一方面又利用不穩定的結構實現某些功能。

  (1)倒置的啤酒瓶可以預報地震

  (2)在打水的桶口邊掛一重物,在水面時能自動翻倒打水。

 。ǘ⒔Y構與強度

  1、結構的強度

  找兩只氣球(一只容易吹破,一只很難吹破),讓兩個學生吹,吹到學生不敢吹時,還繼續讓他吹,直到吹炸為止。

  結果他們會一人先吹破,一人后吹破,并問他們吹的感受,顯然一人容易吹破,一只很難吹破,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吹破他們所需要的力不一樣,也就是他們抵抗被外力破壞的能力不一樣。很容易引出結構的強度。結構的強度:是指結構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壞的能力。再舉例說明并與穩定性作比較。

  2、影響結構強度的主要因素

  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不同的物體結構強度也不同,那么影響結構的因素究竟有那些呢?

  (1)強度與應力 

  請同學們思考: 在材料相同的情況下,構件被破壞的危險程度與什么有關?

  分析:內力。構件在外力的作用下會變形,同時其內部各質點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發生了改變,產生一種抵抗外力的力,稱為內力。一般來說,外力越大,構件的內力隨之越大,構件被破壞的危險就越大。

 。2)強度與形狀

  通過同樣的紙疊成不同形狀承受的力不同來分析,并帶同學們一起分析課本案例。

 。3)強度與材料的連接

 。4)強度與受力面積

  演示實驗:找一支鉛筆,兩只一樣的橡皮,兩只橡皮分別在鉛筆兩端壓鉛筆,看哪邊橡皮容易破壞。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構件被破壞的危險程度還與它的截面積有關,橫截面積越大,被破壞的危險性越大。

  (三)、總結:略

  作業:p006練習1

1.2 穩固結構的探析 篇5

  課題: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什么是結構的穩定性;影響穩定性的因素有哪些;理解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2、能力目標:能通過不倒翁試驗,和生活中的實例分析影響結構的穩定性因素,并寫出實驗報告。

  3、情感目標:通過實驗實例分析,體驗技術與科學的關系,技術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所起的作用,從而深化學生的認識開拓學生的視野。

  二、            教學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始終貫穿著《技術與設計ⅰ》中的技術設計思想與方法,教學內容也與實際生活緊密相聯。本節內容在本章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可使學生對結構的基本知識有更深的 認識與鞏固,而且也是以后結構的強度、結構的設計基礎。

  三、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影響結構穩定的主要因素及其探討

  難點: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結構穩定性的問題

  四、            教學資源

  多媒體教室、不倒翁、啤酒瓶、一摞書本

  五、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出示不倒翁,用手扳倒它又會自動立起來,為什么會不倒呢?

  用ppt放映幾張圖片。積木堆得太高,就有搖搖欲墜的感覺。為什么積木對太高了會倒呢?

  結構的穩定性和哪些因素有關?我們要通過哪些措施來提高穩定性?

  2、內容介紹

  什么是穩定性?在生活中哪些物體我們稱它穩固?又有哪些我們稱之不穩?(讓學生積極發言,老師做總結)

  穩定性:指結構在負載的作用下能維持其原有的平衡狀態的能力。

  簡言之,能抵御常見的外力。

  3、通過實驗分析影響穩定性的因素(學生通過試驗討論總結)

  試驗一:啤酒瓶正立和倒立兩種狀態下,我們對其實施同樣的力,哪一種狀態物體更穩定?

  學生討論總結:結構的穩定性和接觸面與地面所形成的支撐面有關(支撐面不一定等于接觸面);

  可以讓學生舉出這個影響因素的例子(照相機的三腳架…)。

  試驗二:改變不倒翁里重物放置的位置,它還是不倒翁嗎?

  學生討論總結:結構的穩定性與重心位置的高低有關

  試驗三:一摞書,整齊放置時的穩如泰山;另一種放法:每本都往一邊慢慢往外放置,到一定程度時一摞書就全倒了。

  多媒體演示:重心的垂線落在支撐面之外,重力的力矩使物體翻倒。

  學生討論總結:結構的穩定性與結構的形狀有關;如:a字形樓梯

 。ㄕ麄試驗過程是師生共同學習總結的過程,教師不需要直接給出影響穩定性的因素)

  4、知識的應用

  案例分析:靜止的自行車是如何保持穩定的(課本:p14)

  馬上行動:摩托車的支撐架(課本:p14)

  5、知識拓展

  穩定的結構能抵抗外力、承受負載,不穩定的結構有是否有用處的?(多媒體展示以下圖片)

 。1)    農村用與打水的桶其底部不是平的而是錐形,在水面時能自動翻倒使水容易進入桶中。

  (2)    在我國四川的廣漢三星堆出土的器具有許多都是尖底的。怎么擺放才穩定呢?

  課堂練習:用本堂課所學的知識解答以下問題

  (1)    貨物應盡量放在船艙里還是甲板上?為什么?

 。2)    擁擠的公交車上已沒有座位,你必須站著,扶手也沒有了,你如何在公交車上能保持自己不摔倒?

  6、課堂總結

  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

  分析生活中一些事例的穩定性

  六、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有學生熟悉的事例引入,貼近學生生活。并且學生也有一定的相關知識做準備。學生容易融入到課堂氣氛中來,針對這一點,教師引導學生來上這堂課,給出試驗讓學生討論總結。

  ?谝恢    黃娟

  -8-18

1.2 穩固結構的探析 篇6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

  本課時是《技術與設計2》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的第二節“穩固結構的探析”的第1課時。

  第二節穩固結構的探析(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通過技術試驗分析影響結構的穩定性的因素,并寫出試驗報告。

  二.教學內容的分析

  本課時是《技術與設計2》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的第二節“穩固結構的探析”的第1課時。在本課時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了常見結構的基本知識。學生已經初步明白了“結構是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和排列。”和構件的五種基本受力形式,通過有趣的小試驗,強化對不同類型結構的特點的理解。所以本課時是在第一節認識結構的基礎上,具體對結構的兩個重要性質:穩定性和強度做詳細分析。課文從實例出發,分析影響結構的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接著講了結構穩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本節重點是使學生通過技術試驗,學會分析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教師在技術試驗中應該加以對學生的引導。

  教學重點:穩定性概念。

  教學難點: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三.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對結果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對結構的功能和分類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另外,學生在物理課上已經學習了有關力學的知識,對物體的受力分析有比較好的基礎,可以說物理的力學知識和上節課常見結構的基本知識為本課時做好了知識的準備。

  四.教學策略

  通過做一個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演示試驗,來說明結構穩定性的概念。通過學生熟悉的事例,展開在技術范圍內與結構穩定性相關的主要因素,通過技術試驗,使學生領悟各因素與結構穩定性之間的定性關系。

  (一)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講授法、閱讀法、案例分析和課堂提問等方法與學生共同討論、分析、交流互動等教學形式交叉和滲透靈活運用,并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本課時要求學生親歷探究易拉罐的重心與穩定性的關系的探究試驗,讓學生在實際操作活動中了解問題探究的方法與過程,感受探究成功后的喜悅。

 。ǘ  學法:

  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觀察、總結,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獲得不同的體驗和不同的發展,引導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和方法。

  五.教學準備

  本課時有一個學生自主探究的小試驗——探究易拉罐的不同重心和穩定性的關系。用本試驗來代替教科書16頁的不倒翁的試驗,是因為一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做一個不倒翁再來探究其穩定性的關系,時間不允許;二是易拉罐取材更容易。本試驗是通過往易拉罐中倒入不同量的水來使得易拉罐具有不同高度的重心,從而探究其穩定性的關系。本試驗簡單易行,很適合隨堂進行。

  六、教學過程:

  (板書)穩固結構的探析

  1、結構與穩定性

  通過做一個能使學生印象深刻的小試驗來引入結構穩定性的概念。

  (師):同學們一定看過雜技演員驚險的“走鋼絲”表演吧,對演員那種保持平衡的能力很是佩服。其實,走鋼絲并不是一件常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梢赃@樣說,凡是符合科學原理的事情加上后天的勤奮訓練,常人也是可能完成的。今天,就要做一個試驗:一個乒乓球如何立穩在細細的鋼絲上……

  教師在做試驗時,邊做邊解釋如何讓乒乓球平穩的具體過程。

  (師):好,同學們,這是我營造的一個穩定的例子。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卻是許多不穩定的現象:臺風過后,被吹倒在地的廣告牌,三輪車因貨物堆的過高而翻倒,自行車碰翻倒地……

  這些都是當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原有的平衡狀態被打破而出現的不穩定現象;但是在剛才的試驗中,我特地對乒乓球也施加了外力作用,對它的平衡狀態進行干擾,但是它并沒有出現不穩定而倒下。所以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結構體維持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或本領是不同的。

  由此引出穩定性的概念(結構在負載的作用下維持其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

 。ò鍟┙Y構在負載的作用下維持其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

  (師):當一個物體的結構不能有效地抵抗外力對其自身平衡的影響,那么該物體就很難承受負載而保持平衡。

  提出問題:結構體自身維持平衡狀態的本領是各有不同的,那么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結構體的平衡性呢?

  分組討論:指出廣告牌,落地燈,底小口大的空竹簍有可能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而出現不穩定的現象,并根據你的生活經驗,簡要說明理由。

  通過討論,從而引出影響穩定性的主要因素(重心位置高低,支撐面大小,物體形狀)。

  (板書)影響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ò鍟1.結構的重心

  一般,物體重心越低,穩定性越好。

  提問:可以通過哪些措施或方法來降低重心,提高穩定性?一般,學生結合自己學過的物理知識,可以回答到兩點:物體的高度不可設計過高;上輕底重。教師可以做補充發揮:重心的投影應落在結構體的底面內部,教師可以向學生做演示試驗。

  另外要重點補充的是:重心與接觸面(接觸點)的位置關系。重心與接觸點的三種不同的位置,牽涉到三種不同的平衡:不穩定平衡,隨遇平衡,穩定平衡。

  圖中矩形代表標尺,紅點代表重心,藍色圓點是固定點,標尺在固定點的作用下可在豎直平面內自由轉動。

 。ú环定平衡)       (隨遇平衡)                   穩定平衡)

  這三種平衡的穩定性比較:不穩定平衡<隨遇平衡<穩定平衡。并且解釋一開始做的“走鋼絲”演示試驗中,為什么乒乓球下面掛了一個大鉤碼以后,就可以立穩在細線上了(穩定平衡,乒乓球與鉤碼的整體重心位于細線的下方)。

 。ò鍟┨骄浚阂桌薜闹匦呐c穩定性的關系。

  試驗準備:易拉罐1只,一易拉罐清水,燒杯1只(可以用其他盛水器皿代替)

  試驗過程:

 。1)先往易拉罐中灌滿水,然后按照下圖豎立易拉罐,發現此時易拉罐無

  法保持平衡。

 。2) 向盛水器皿中倒掉一部分水,再按照上圖豎立易拉罐頭,

  不行的話,再倒掉一部分水,再豎立易拉罐……

 。3 發現當易拉罐中留有一定數量水的時候,易拉罐就可以立穩在桌面上,通

  過試驗找出這個水量。

 。ò鍟2.結構體的底座

  一般,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持面越大,穩定性越好。解釋:因為這塊面積越大,重心的投影就越容易落在里面,從而可以達到穩定。

  舉例:寶塔為什么上端小,下端大?建造高層建筑物時,為什么它的地基做的很大而且很深?

 。ò鍟3.結構的形狀

  物體形狀不同,穩定性也不同。舉例:三腳小板凳、照相機的支撐架。

  思考:a字型梯子載人時能穩定的原因是什么?試從影響穩定性的三個方面加以考慮。討論梯子中間拉桿的作用是什么?

  (板書)4.物體的運動狀態也和其穩定性有關。

  物體的靜止狀態和運動狀態下的平衡條件是不同的。

  案例分析:靜態的自行車是如何保持穩定的。

  在雙腳支撐的情況下,支撐架與地面的兩個接觸點與前輪子構成一個三角形,當重心的投影落在其內部時,就是穩定的。

  在單腳支撐的情況下,支撐架也是和前后兩個車輪構成一個三角形,當重心的投影落在其內部時,是穩定的。

  電動自行車或摩托車的另一種常見的支撐形式,共同討論:

 。1)支撐點與地面構成的幾何形狀

  (2)前、后輪的受力

 。3)重心位置

  (4)穩定情況

  運動的自行車的平衡條件,介紹其中的一個作用:陀螺效應

  陀螺效應:凡是高速旋轉的物體,都有一種使轉動軸保持不變的能力,這種能力使得陀螺即使在不平的支持面上轉動也不會倒下。教師演示滾動的硬幣不倒,轉動的陀螺不倒的演示試驗。

  所以一旦自行車運動起來后,轉動的車輪也具備這種能力,這種能力使得自行車即使發生了傾斜,也能自動地把自行車調整過來,這就是自行車不倒的原因。

  提問:

  1、在汽車制造業中,利用殼體結構和薄鋼板制造汽車的車體,而不用框架結構或較厚的鋼板?

  2、除了重心位置的高低、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的大小和結構的形狀外,你認為還有哪些因素也會影響到物體的平衡?

  課后作業:書p23頁練習1。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講的是穩固結構的一個重要概念:穩定性。這個概念離學生所處的日常生活環境聯系很密切。俗話說:“生活出真知!睆膶W生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出發研究結構體的穩定性,我認為是教學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本節課從一個學生平時熟悉的“走鋼絲”表演的轉型小試驗,得出不同物體維持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的差異性,進一步得出了穩定性概念,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做一個令學生印象深刻的演示試驗,讓學生對物體的穩定性概念加深印象,教參上提示的非常好。

  影響結構體的穩定性主要三方面的因素,而在物體的重心這一方面我做了適當擴展,補充了三種不同穩度的平衡(不穩定平衡、隨遇平衡、穩定平衡),并從穩度最好的穩定平衡的分析中解釋了“走鋼絲”表演之所以成功的力學原理,從課堂的反饋情況來看,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在探究易拉罐的重心與穩定的關系是小試驗中,有的學生可能在倒水時不加以控制,最后易拉罐無法立穩在桌面上,導致探究失敗。但這個小試驗取材容易,簡單易行,課后可以隨時補做。在課后,我也特地問了做試驗失敗的學生,他們重新做了試驗,結果都取得了成功。

  本節課內容較多,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要完成教學任務,確實有點趕,可以把探究試驗放在下節課上做,也可以在課后完成,寫出試驗報告交給教師。

1.2 穩固結構的探析 篇7

  第二節  穩固結構的探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時是《技術與設計2》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的第二節“穩固結構的探析”的第1課時。在本課時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了常見結構的基本知識。學生已經初步明白了“結構是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和排列!焙蜆嫾奈宸N基本受力形式,通過有趣的小試驗,強化對不同類型結構的特點的理解。所以本課時是在第一節認識結構的基礎上,具體對結構的兩個重要性質:穩定性和強度做詳細分析。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對結果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對結構的功能和分類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另外,學生在物理課上已經學習了有關力學的知識,對物體的受力分析有比較好的基礎,可以說物理的力學知識和上節課常見結構的基本知識為本課時做好了知識的準備。在教學中盡量多舉些生活中的案例,進行師生互動探討,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通過技術試驗分析影響結構的穩定性和強度的因素,并寫出試驗報告或總結。

  2)理解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簡單的技術試驗過程,學會簡單的技術試驗方法。

  2)探究、實驗、討論、分析等方法使學生懂得應用相關的理論知識。

  時間:1課時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分析討論等得到結論,培養學生的探究、實驗、分析問題的能力,體驗學習樂趣。滲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

  2)創新和改進事物的結構,使其更能為百姓服務,體現人文關懷。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能通過技術試驗分析影響結構的穩定性和強度的因素,并寫出試驗報告。

  2.教學難點:

  影響結構穩定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結構中的體現。

  五、教學策略

  1.采用直觀教學法。通過試驗、舉例、圖片和實物展示,采用直觀教學方法讓學生親身體會和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促進對相關概念的理解。

  2.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通過紙板屏風的小實驗,結合案例分析,激發學生探究熱情,提高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的穩定性。

  3.立足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經歷。通過“做中學”,以學生的親歷情境,親手操作,親身體驗為基礎,學生自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六、教學器材:

  生雞蛋和熟雞蛋、單腳撐自行車、照相機的三角架、陀螺、不倒翁、啤酒瓶、方木塊等. a字形梯

  七、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復習導入)

  教師: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結構的基本知識,對結構有了初步的認識。大家知道結構是無處不在的,(觀看幻燈片)注意觀察這些結構,請同學回憶什么是結構?

  學生發言:結構是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學生發言:從力學角度來說,結構是指可以承受一定力的架構形態,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狀和大小改變的力。

  教師:(觀看幻燈片)來看一下這些圖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看到翻到在地的物體。是什么原因出現了圖上所示的現象?

  學生發言:這些物體失去了平衡。

  教師:在臺風來之前它是穩定的!是什么原因出現了不平衡狀態?

  學生發言:是臺風把它們吹倒了!

  [引出問題]:那到底什么樣的結構是穩定的,什么樣的結構又是不穩定的?

  第二節  穩固結構的探析

  二)、新課內容:

  結構的穩定性是指結構在負載的作用下,維持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

  臺風過后,部分結構卻完好無損,這又說明,有的結構穩定,有的結構不穩定。

  想一想:

  結構的穩定性與什么因素有關?

  填表說明下表中的物體有可能因受哪些力的作用而出現不穩定現象,并根據你的生活經驗,簡要說明原因。(p012)

  物體

  受到的外力

  不穩定的主要因素

  廣告牌

  重力、風力

  底座小、重心高、受風面積大

  落地燈

  重力、撞擊力

  底座小、重心高

  底小口大的空竹簍

  重力、撞擊力

  底座小、重心高

  (一)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實驗探究1]

  學生拿一本書,讓它直立在桌面上,它馬上傾倒了,顯然,其穩定性不好。

  同樣的一本書,把它的下端各書頁展開一定的角度,仍舊將它直立在桌面上,它就能很好的挺立住。

  因素一:支撐面積的大小

  1.     穩定性與支撐面積的大小有關

  支撐面越大越穩定,越小越不穩定。

  a.落地電風扇或者賓館里的落地燈,它們都有一個比較大的底座。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結構的底座,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大,穩定。 

  b:為什么大壩的橫截面總是建成梯形? 

  生:思考回答 

  師:大壩需要承受很大的力的作用,如自身的重力,水的沖擊力、壓力等等,要起到防洪的作用,大壩必須要求非常穩固。大壩建成梯形,增大了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支撐面越大越堅實,穩定性就越好。

  c.為什么許多課桌椅的支撐腳要做成往外傾斜?

  生:思考回答

  師:這是為了進一步增大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積,增加穩定性。從而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結構的穩定性與支撐面積大小有關。

  注意:支撐面≠接觸面。(接觸面是物體與地面接觸形成的面。支撐面是物體與地面接觸形成支撐點的連線與地面構成的面。)

  [實驗探究2]:顯示落地扇的圖片

  師:落地扇為什么不易傾倒?

  生:思考回答

  師:落地扇的底座采用較重的材料,風扇比底座輕很多,使落地扇的重心降低。

  因素二:重心位置

  2.結構的穩定性與重心位置有關。

  物體重心越低,越穩定。

  a.不倒翁為什么不倒?如果在它脖子上掛上一定數量的鐵環,它還會不倒嗎?

  師:研究不倒翁的結構,發現不倒翁的重心很低,就在它與地面的接觸點上,所以不倒,如果往它的脖子掛上鐵環,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當鐵環達到一定數量時,不倒翁就不在是不倒翁了。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重心的高低影響結構的穩定性。重心越低,穩定性越好;重心越高,穩定性越差。

  b.以前的農作物個子高,遭遇暴風驟雨容易傾覆,造成減產;現在的農作物普遍個子矮。就是利用了重心低結構穩定的原理。

  c.屏幕顯示比薩斜塔的圖片,比薩斜塔為什么不倒塌?(簡單介紹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campanile di pisa)其實是比薩教堂(duomo)的一部份,整座教堂建筑分為主教堂、洗禮堂與鐘樓三大部份。主教堂采用了拉丁十字架式,有些設計高雅別致的柱子作裝飾;教堂的正面是洗禮堂,緊接著教堂而興建;在后方有一羅馬式的建筑,其圓頂部份是在百多年后才興建的,采歌德式的設計,像是一個圓球上的圓錐體,十分獨特。

  據說,大約在10紀,比薩王國打了一次勝仗,掠獲了大批財寶。為了炫耀功績,大公決定建筑一座大教堂,在教堂旁邊修一個鐘塔。鐘塔建到三層時就發現向南傾斜,被迫停工。94年之后,比薩人建塔之心不死,找來著名工程師皮薩諾反復測量,證實此塔雖斜,但無倒塌之虞;便又繼續修建并把每層南面的柱子略微加高一點。比薩斜塔離大教堂20多米,本是大教堂的鐘樓,外觀呈圓柱形,是由白色大理石砌成。

  據說比薩斜塔是用比薩艦隊運來的六艘戰利品建成的。根據塔基上的碑文記載,它從1174年始建,1350年竣工,經歷了176年。但由于塔身過重,地質松軟,因此塔身仍以每年1.25毫米的速度向南傾斜。到1999年1月,塔頂比中軸線偏斜已達4.8米。意大利當局為了拯救斜塔,已向全世界廣泛征求保護方案,同時在塔的北側加壓了830噸的鉛塊,并在塔身的三分之一處加了一圈銅纜,向北牽拉固定。不過斜有斜的好處,每天為“斜”而來的參觀者多達10余萬人,扔下大把大把的銀子。如果它是一座正塔,比薩就不會有今天的風光,也就不會有這么多便宜可占了。

  比薩斜塔高54.5米,直徑16米,重約1.4萬噸。斜塔共有八層,除底層和頂層有所不同外,其余六層結構完全一樣。斜塔底層有15根圓柱,中間六層各有31根圓柱,頂層12根。沿石柱有寬4米的環行走道。斜塔每層都有拱門,總共有213個,斜塔底層墻壁上刻有浮雕,頂層有鐘亭。塔內有螺旋臺階294級,供游人登塔,遠眺全城風光。

  比薩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跡。由于塔身壓力過重和地質松軟,南面的地基比北面約低2米。在施工期間塔身既出現輕微傾斜,隨著工程的進度,傾斜度不斷增加。到塔身建到第三層時,可明顯看出傾斜,曾一度停工。一百多年以后,經工程師托馬索·皮薩諾精心測量和計算,證明比薩斜塔雖傾斜,但不會倒塌,使工程繼續按原設計繼續施工,直到竣工。

  比薩斜塔位于意大利中部比薩古城內的教堂廣場上,是一組古羅馬建筑群中的鐘樓,這座堪稱世界建筑史奇跡的斜塔,不僅以它“斜而不倒”聞名天下,還因為1590年,意大利的偉大科學家伽俐略,曾在斜塔的頂層做過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讓兩個重量相差10倍的鐵球,同時從塔頂落下,結果,兩球同時著地,一舉推翻了束縛人們思想近xx年的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關于重量不同的物體其下落的速度也不相同的“物體下落速度與重量成正比”的理論。伽俐略開創了實驗物理的新時代,被人們稱為“近代科學之父”,而他用來做實驗的斜塔也因而更加遐邇聞名。

  通過分析長方體重心的垂線位置與穩定性示意圖,使學生容易理解,比薩斜塔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所在點的垂線落在塔的底面的范圍內。當塔傾斜到一定程度,重心的垂線不再落在塔的底面時,塔就會傾倒。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結構的穩定性與重心位置有關。

  結構重心的位置:結構重心所在點的垂線是否落在結構底面的范圍內,落在就是穩定的,沒有就是不穩定的。

  例如:一摞書,整齊放置時的穩如泰山;另一種放法:每本都往一邊慢慢往外放置,到一定程度時一摞書就全倒了。

  小資料(中國的斜塔):遼寧瑞州古塔,現存塔身高10米,塔身向東北方向傾斜12度,塔尖水平位移1.7米。該塔建成之后雖幾經地震與洪水破壞,卻始終斜而不倒,堪稱奇跡。

  3、結構的穩定性與它的幾何形狀有關。 

  a、a字形梯為什么載人時能夠保持穩定?如果沒有梯子中間的拉桿將會怎么樣?

  生:思考回答

  師:一般情況下,梯子打開的時候,梯面與地面組成三角形,梯子本身就能站得穩。當連接兩個梯面的橫桿拉直時,兩個梯面的上半部分就與橫桿構成了穩定的三角形,這就進一步加強了梯子的穩定性,保證梯子能承受人體的壓力。如果沒有梯子中間的拉桿,載人時就不能保持穩定。

  b、照相機的支撐架為什么常使用三腳架而不用其他形狀?

  生:思考回答

  師:分析,因為三角支架與地面有三個接觸點,形成的三角形結構使照相機的支撐架更容易穩定。

  師: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結構的穩定性與它的幾何形狀有關。

  補充(三角形穩定性的應用):建筑中廣泛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房子、橋梁的桁架大多都是由多個三角形構成的;鋼架結構的十字梁同樣是運用這一原理,在四邊形的框架中用兩條桿件作對角線,形成多個三角形,既節省了材料,減輕了結構的質量,又有效地加強了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十字鋼梁也是建筑中常用的構件,如在高壓輸電的鐵塔、懸索橋的塔架,以及摩天大樓鋼架結構中都被普遍地采用。

  [案例分析]:靜止狀態的單車如何保持穩定(課本:p14

  (1)雙腿支撐

 。2)單腿支撐

  探究

  1.調整單腳支撐位置,研究何時最易倒下,何時最平衡?自行車騎起來時,只有兩個支撐點,為什么不會倒下呢?

  [試驗 ]:學生騎自行車

  [教師講述]:在靜止情況下,自行車本身不能自我平衡,需要加一支撐腳。當由騎車人和自行車構成一個 系統時,系統動起來之后,騎車人為系統注入動力,從而在自行車前進的時候,通過人的不斷調節,自行車和騎車人與地面垂直,使自行車的重心落在車輪與地面接觸的面積內。因此,在沒有明顯的外力干涉時,這一動態系統能夠表現出一種穩定。

  2.走鋼絲的人為什么要拿一條長棒?

  注意:運動狀態下與靜止狀態下物體的穩定條件有所不同。

  這個謎,直到本世紀八十年代初才解開。一位美國的物理系研究生,通過電腦進行復雜的運算,終于從理論上解決了。問題就出在旋轉速度和摩擦上了。陀螺在旋轉起來時,支持點周圍也不免與支持面(桌面)產生摩擦,而這種旋轉的物體總是使運動趨向于摩擦更小的狀態。當陀螺搖搖晃晃地立起來,終于使一個尖端著地時,就逐漸達到了支持點面積最小,穩定旋轉的狀態,水平的能量轉化成為繞對稱軸旋轉的動作。當然,由于摩擦,它的轉速又會慢慢減小。然后開始搖晃,最后,倒下來,因為這時它要趨向重心更低,更穩定的狀態。(陀螺效應:凡是高速旋轉的物體,都有一種使轉動軸保持不變的能力,這種能力使得陀螺即使在不平的支持面上轉動也不會倒下。教師演示滾動的硬幣不倒,轉動的陀螺不倒的演示試驗。所以一旦自行車運動起來后,轉動的車輪也具備這種能力,這種能力使得自行車即使發生了傾斜,也能自動地把自行車調整過來,這就是自行車不倒的原因。)

  馬上行動:摩托車的支撐架(課本:p14)

  [教師總結]:運動狀態下與靜止狀態下物體的穩定條件有所不同。結構的穩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一方面人們利用穩定的結構抵抗外力、承受負載,另一方面又利用不穩定的結構實現某些功能。

  拓展:不穩定的結構應用 

  學生舉例:如移動門、折疊椅等等。

  1.倒置的啤酒瓶可以預報地震。

  2.在打水的桶口邊掛一重物,在水面時能自動翻倒打水。  

  [學生快速閱讀案例] 

  虎丘是蘇州兩千五百倉桑的見證。高高聳立在山頂的虎丘塔已經成了蘇州的標志。 

  虎丘斜塔日益著名,并且因為它和吳王墓撲朔迷離的關系令科學家和游客興致倍增。

  到了公元15xx年,唐伯虎、王鏊等人因池水干涸,發現墓門,留下石刻。1955年人民政府清理劍池時確時找到了一條長約10米的石胡同,盡頭呈喇叭狀,容四人并立,并有一橫三豎四塊青石琢成的長方形石板,顯然均為人工所為。根據墓門的形制和朝向,完全符合春秋戰國時期的墓制。因此推測可能為吳王墓。但因墓恰巧在塔底下,且規模宏大,一旦開挖必影響塔,因而作罷,未打開墓門,留下千古之謎,F在的情況是虎丘后山為土堆砌,前山為巨石,因而推測后山為人工所堆。如果是這樣,就和虎丘塔的傾斜有關。因為地基不牢,重6000噸的塔便傾向土堆的一邊。所以,我們不妨認為,是吳王墓的建造引起了虎丘塔的傾斜,而虎丘塔的傾斜又保護了底下的吳王墓,使之不能開挖,成了一只真正保護吳王墓的白虎。就就是塔與墓兩個重要古跡之間的關系。

  虎丘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⑶鹚47.7米,比意大利比薩斜塔矮6米;塔尖偏離中心2.34米,是比薩塔的一半;虎丘塔建于961年,比比薩塔早完工390年。請大家注意右側塔身呈弧型曲線。因此,由此推測,和意大利比薩塔一樣,虎丘塔在建塔時就開始傾斜。最后一層塔似乎偏向左邊,這是因為1638年遭雷擊失火燒毀,重建時為改變重心、糾正傾斜的結果。

  我們知道,與虎丘塔同期的杭州雷峰塔在三十年代倒塌。到五十年代,虎丘塔岌岌可危,不僅傾斜嚴重,而且周身裂縫遍布,最寬處達80厘米。1956年采用鐵箍噴漿法,如箍桶一般,每層塔內用鋼筋箍起來,地基灌澆水泥,有效地消除了裂縫。關于56年修塔,有一段有趣的歷史。當年開會討論修塔方案時,有一老工人坐在墻角微微地笑,主持會議的人見他胸有成竹的樣子,便請他發言。老工人再三推辭后,終于提出了箍桶匠修桶的原理和方案,引起全場哄堂大笑。此事便擱淺。不久,來了一位蘇聯專家。看完虎丘塔下山路上,陪同人員講了上面這段故事,蘇聯專家十分感興趣,重又上山,于是外國專家發的話,便開始具體制定修塔方案。

  1981年開始用五年時間加固地基。在塔基下人工打44個孔,灌鋼筋水泥,在44個樁下做水泥殼體,地下防水,更換部分磚體,制止了塔身的繼續傾斜。

  [學生分組討論]:為什么傾斜而不倒塌?(其重心向地面引垂線仍舊落在底座范圍內)

  補充:比薩斜塔

  [練習]:

  (1)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已沒有座位,你必須站著,而扶手你讓給了旁邊的老人,你在公共汽車上要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沒摔倒?

  人的身體的穩定性取決于支撐面的大小和人體姿勢重心的高低,在一定范圍內,兩腳分得越開,則重心越低,支撐面變大,越穩定!

  (2)貨物應盡量放在船艙里還是甲板上?為什么?

  (3) 在我國四川的廣漢三星堆出土的器具有許多都是尖底的。怎么擺放才穩定呢?

  (4) p023頁第1

  教師:要提高這種籃球架的穩定性可以怎么做? 

  學生發言:在籃球底座上加些比較重的石板之類的重物。

  教師: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學生發言:是為了使籃球架的重心向后偏移,重心所在點的垂線落在結構底面的范圍內,達到結構穩定的基本條件。

  教師:還有什么方法嗎?

  學生發言:可以增大底座與地面的接觸面,這樣也可以使重心所在點的垂線落在結構底面的范圍內。

  教師: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發現這樣做的,為什么呢?

  如果這樣做了,大家想一想,運動員在跑動時候,很可能就會撞到支架上去了是吧?所以我們在設計的時候還不要忘記要考慮人機關系。

  [分析]:關于增大支撐面提高穩定性不夠現實,教師重點講解,上升到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別忽略了人機關系

  案例分析:

  生活中有這樣的情況,人坐在一只小板凳上,用力搖幾下,板凳就壞了,人也摔倒在地上。人踩在窗戶的防盜網上擦玻璃,防盜網合金條的焊接處斷裂,險些釀成大禍。

  問題: 根據你的理解,結合教材,上述情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W生回答)

  教師總結:這是由于板凳、防盜網沒有能夠承受住人的重力所造成的后果。我們說它們不結實,板凳和防盜網合金條的焊接處不結實,板凳和防盜網的結構不能夠抵抗外力---人的重力---所造成的對它們的破壞。

  那我們如何來評價這條板凳、這個防盜網呢?我們就要用到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強度。

  (二)結構的強度

  這條板凳、這個防盜網的強度是怎樣的,也就是指它受到外力作用的情況下,它不被外力破壞的能力如何。

  所以說結構的強度是指結構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壞的能力。

  強度與穩定性的聯系與區別:

  我們知道穩定性是研究物體的保持平衡狀態的能力,強度是研究不被外力破壞的能力。例如我們剛才舉的椅子的例子,椅子能夠承受人的重力這是一個強度問題,那么椅子會不會左右晃動,搖擺,那就是一個穩定性問題了。(通過例子讓學生有感性的認識,不必要進行深入分析)

  應力和強度的關系:

  這只是我們一個籠統的說法,我們如何來衡量一件東西的強度呢。那就要用到我們以前學習的應力的知識。

  馬上行動: 

  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填寫下表:

  事件

  結果

  原因

  分別在一根竹竿和一根同樣尺寸的脆性塑料桿上不斷加掛相同質量的重物

  竹竿比脆性塑料桿能掛更多的重物而不會斷裂

  不同材料的抗拉性能不同

  沿著垂直于重心線的方向撞擊一根完整的鋼管與用同樣的方法撞擊一根中間有焊接縫的鋼管

  中間有焊接縫的鋼管受到撞擊時容易損壞

  因為有連接點

  1.影響結構強度的主要因素

 、偻瓿烧n本p17頁案例

 、趯W生回答

 、塾蓪W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得出影響結構強度的幾個主要因素。

  案例分析:

  吊蘭支撐使用的三角形支架結構,而不使用由一根直桿挑起的結構。從材料方面考慮,吊蘭的三角形支架使用的是鋼管而不是木條或塑料,鋼管抗拉力性能好。從連接方式考慮,吊蘭的三角形支架的構件是焊接而不是捆縛,這種連接方式更牢固。

  1)總結出影響結構強度的幾個主要因素

  (1)結構的形狀:

  2)使用的材料

  3)構件之間的連接方式:

  (1)結構的形狀:

 、偃切涡螤。三角形是框架結構中最基本的形狀之一,它結實、穩定、所用材料最少。在長方形或六邊形的框架中間,加上支撐構件,構成三角形,就可以大大增加它的牢固程度。

  展示幻燈片,通過鉆石的例子進行分析。金剛石分子為四面體,每個四面體有四個角、四個面,且每個面為三角形。

  鉆石的結構(難以置信的強度)

 、跈M截面形狀:具有相同截面積,但不同截面形狀的同種材料的堅固性就不同。利用圖片介紹同種材料、相同橫截面積、不同截面形狀的構件的強度排列順序。(經理論證明和實踐驗證,在橫截面面積相同的情況下,采用“工字梁”是合理的,而采用圓形截面就不合理。這是因為工字梁的面積集中在應力最大的地方,而圓形則相反。但有時為了制造和使用的問題,圓形截面的梁還是要采用的。如一些承受彎曲的軸,就得用圓形截面。)

  ③強調學生注意結構對強度的影響有兩點,一是結構的外部形狀,二是結構的構件截面形狀,結構的外形相同,構件的截面不同,其強度不一樣。

  小實驗:p019

  2)因素2:使用的材料

 、僬故净脽羝瑘D片,從紙杯到塑料杯到無銹鋼杯,說明強度和材料有關。

  ②介紹混凝土材料。從應用廣泛的鋼筋和混凝土到工程人員新發明的纖維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輕質混凝土等,一系列新型高強度混凝土。(例如,混凝土抗壓性能較好,而抗拉能力就比鋼筋要小得多。因此在制造時可在梁的受拉區放置鋼筋,組成鋼筋混凝土梁,在這種梁中,鋼筋受拉,混凝土受壓,它們合理組成一個整體,共同承擔載荷的作用。)

  3)因素3:構件之間的連接方式:

  ①構件連接的類別:

  結構的連接是指通過一定的連接物將構件組成整體結構。

  鉸連接:被連接的構件在連接處不能相對移動,但可相對轉動。(圖片舉例)具體有松螺栓、松鉚等。

  剛連接:被連接的構件在連接處既不能相對移動,也不能相對轉動。(圖片舉例)具體有榫接、膠接、焊接等。

  ②提出:結點是從連接的效果來劃分。一個結點可以有多種連接方式。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連接方式;構件的連接方式不同,結構的強度也不同。

  馬上行動

  (1).對一個用4根小木條釘成的相片框,使它更牢固的做法是什么?

  可用直角鐵片固定在連接處的背面。

 。2).在自行車各部件之間的連接中,三角架屬于_______________連接;剎車連桿之間屬于_______________連接;輻條與鋼圈之間屬于_______________連

  接。

  三角架屬于剛連接;剎車連桿之間屬于鉸連接;輻條于鋼圈之間屬于鉸連接。

 。3).比較左圖中同一結構的幾種連接方式,請預言哪種連接方式的強度更好。

  左邊的榫卯連接的強度最大,上下、左右、前后各方向都被牢牢固定住,所以強度最大。中間的連接方式強度最小,釘子是從側面釘進去的,中間的橫梁不能承受較重物體的壓力,所以強

  探究:p020

  (三)、結構與功能:

  結構不僅是事物存在的一種形式,而且對事物的功能和作用產生著直接的影響,結構的改變可能導致功能的變化。(展示各種自行車的圖片) 

  討論對于自行車還有什么改進。

  p021馬上行動:

  列舉生產生活中結構改變導致功能改變的事例,并加以說明。

  輪船在水面上航行,把所有船艙封閉起來,再設有可控制進出水的水箱,就可以在水下航行,成為潛水艇。把飛機腳下安上浮筒,可成為水上飛機。生活中結構改變導致夠能夠改變的事例太多太多。床用沙發、mp3手機等等。

  課后練習:閱讀、探究。

  壁掛式書架

  這種書架可以做成上拉式,也可以做成下撐式。如下圖。這兩種情況受力是不一樣的,上拉式的拉桿是受拉,底板受壓;下撐式的斜撐是受壓,底板則受拉。

1.2 穩固結構的探析 篇8

  “穩固結構的探析”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

  本課時是《技術與設計2》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的第二節“穩固結構的探析”的第1課時。

  第二節穩固結構的探析(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通過技術試驗分析影響結構的穩定性的因素,并寫出試驗報告。

  二.教學內容的分析

  本課時是《技術與設計2》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的第二節“穩固結構的探析”的第1課時。在本課時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了常見結構的基本知識。學生已經初步明白了“結構是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和排列。”和構件的五種基本受力形式,通過有趣的小試驗,強化對不同類型結構的特點的理解。所以本課時是在第一節認識結構的基礎上,具體對結構的兩個重要性質:穩定性和強度做詳細分析。課文從實例出發,分析影響結構的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接著講了結構穩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本節重點是使學生通過技術試驗,學會分析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教師在技術試驗中應該加以對學生的引導。

  教學重點:穩定性概念。

  教學難點: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三.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對結果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對結構的功能和分類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另外,學生在物理課上已經學習了有關力學的知識,對物體的受力分析有比較好的基礎,可以說物理的力學知識和上節課常見結構的基本知識為本課時做好了知識的準備。

  四.教學策略

  通過做一個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演示試驗,來說明結構穩定性的概念。通過學生熟悉的事例,展開在技術范圍內與結構穩定性相關的主要因素,通過技術試驗,使學生領悟各因素與結構穩定性之間的定性關系。

  (一)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講授法、閱讀法、案例分析和課堂提問等方法與學生共同討論、分析、交流互動等教學形式交叉和滲透靈活運用,并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本課時要求學生親歷探究易拉罐的重心與穩定性的關系的探究試驗,讓學生在實際操作活動中了解問題探究的方法與過程,感受探究成功后的喜悅。

 。ǘ  學法:

  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觀察、總結,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獲得不同的體驗和不同的發展,引導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和方法。

  五.教學準備

  本課時有一個學生自主探究的小試驗——探究易拉罐的不同重心和穩定性的關系。用本試驗來代替教科書16頁的不倒翁的試驗,是因為一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做一個不倒翁再來探究其穩定性的關系,時間不允許;二是易拉罐取材更容易。本試驗是通過往易拉罐中倒入不同量的水來使得易拉罐具有不同高度的重心,從而探究其穩定性的關系。本試驗簡單易行,很適合隨堂進行。

  六、教學過程:

  (板書)穩固結構的探析

  1、結構與穩定性

  通過做一個能使學生印象深刻的小試驗來引入結構穩定性的概念。

  (師):同學們一定看過雜技演員驚險的“走鋼絲”表演吧,對演員那種保持平衡的能力很是佩服。其實,走鋼絲并不是一件常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梢赃@樣說,凡是符合科學原理的事情加上后天的勤奮訓練,常人也是可能完成的。今天,就要做一個試驗:一個乒乓球如何立穩在細細的鋼絲上……

  教師在做試驗時,邊做邊解釋如何讓乒乓球平穩的具體過程。

 。◣煟汉,同學們,這是我營造的一個穩定的例子。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卻是許多不穩定的現象:臺風過后,被吹倒在地的廣告牌,三輪車因貨物堆的過高而翻倒,自行車碰翻倒地……

  這些都是當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原有的平衡狀態被打破而出現的不穩定現象;但是在剛才的試驗中,我特地對乒乓球也施加了外力作用,對它的平衡狀態進行干擾,但是它并沒有出現不穩定而倒下。所以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結構體維持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或本領是不同的。

  由此引出穩定性的概念(結構在負載的作用下維持其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

 。ò鍟┙Y構在負載的作用下維持其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

 。◣煟寒斠粋物體的結構不能有效地抵抗外力對其自身平衡的影響,那么該物體就很難承受負載而保持平衡。

  提出問題:結構體自身維持平衡狀態的本領是各有不同的,那么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結構體的平衡性呢?

  分組討論:指出廣告牌,落地燈,底小口大的空竹簍有可能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而出現不穩定的現象,并根據你的生活經驗,簡要說明理由。

  通過討論,從而引出影響穩定性的主要因素(重心位置高低,支撐面大小,物體形狀)。

 。ò鍟┯绊懛定性的主要因素

  (板書)1.結構的重心

  一般,物體重心越低,穩定性越好。

  提問:可以通過哪些措施或方法來降低重心,提高穩定性?一般,學生結合自己學過的物理知識,可以回答到兩點:物體的高度不可設計過高;上輕底重。教師可以做補充發揮:重心的投影應落在結構體的底面內部,教師可以向學生做演示試驗。

  另外要重點補充的是:重心與接觸面(接觸點)的位置關系。重心與接觸點的三種不同的位置,牽涉到三種不同的平衡:不穩定平衡,隨遇平衡,穩定平衡。

  圖中矩形代表標尺,紅點代表重心,藍色圓點是固定點,標尺在固定點的作用下可在豎直平面內自由轉動。

  (圖略)

 。ú环定平衡)       (隨遇平衡)           (穩定平衡)

  這三種平衡的穩定性比較:不穩定平衡<隨遇平衡<穩定平衡。并且解釋一開始做的“走鋼絲”演示試驗中,為什么乒乓球下面掛了一個大鉤碼以后,就可以立穩在細線上了(穩定平衡,乒乓球與鉤碼的整體重心位于細線的下方)。

 。ò鍟┨骄浚阂桌薜闹匦呐c穩定性的關系。

  試驗準備:易拉罐1只,一易拉罐清水,燒杯1只(可以用其他盛水器皿代替)

  試驗過程:

 。1)       先往易拉罐中灌滿水,然后按照下圖豎立易拉罐,發現此時易拉罐無法保持平衡。

  (2)    向盛水器皿中倒掉一部分水,再按照上圖豎立易拉罐頭,不行的話,再倒掉一部分水,再豎立易拉罐……

  (3)   發現當易拉罐中留有一定數量水的時候,易拉罐就可以立穩在桌面上,通過試驗找出這個水量。

 。ò鍟2.結構體的底座

  一般,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持面越大,穩定性越好。解釋:因為這塊面積越大,重心的投影就越容易落在里面,從而可以達到穩定。

  舉例:寶塔為什么上端小,下端大?建造高層建筑物時,為什么它的地基做的很大而且很深?

 。ò鍟3.結構的形狀

  物體形狀不同,穩定性也不同。舉例:三腳小板凳、照相機的支撐架。

  思考:a字型梯子載人時能穩定的原因是什么?試從影響穩定性的三個方面加以考慮。討論梯子中間拉桿的作用是什么?

 。ò鍟4.物體的運動狀態也和其穩定性有關。

  物體的靜止狀態和運動狀態下的平衡條件是不同的。

  案例分析:靜態的自行車是如何保持穩定的。

  在雙腳支撐的情況下,支撐架與地面的兩個接觸點與前輪子構成一個三角形,當重心的投影落在其內部時,就是穩定的。

  在單腳支撐的情況下,支撐架也是和前后兩個車輪構成一個三角形,當重心的投影落在其內部時,是穩定的。

  電動自行車或摩托車的另一種常見的支撐形式,共同討論:

 。1)    支撐點與地面構成的幾何形狀

 。2)    前、后輪的受力

 。3)    重心位置

 。4)    穩定情況

  運動的自行車的平衡條件,介紹其中的一個作用:陀螺效應

  陀螺效應:凡是高速旋轉的物體,都有一種使轉動軸保持不變的能力,這種能力使得陀螺即使在不平的支持面上轉動也不會倒下。教師演示滾動的硬幣不倒,轉動的陀螺不倒的演示試驗。

  所以一旦自行車運動起來后,轉動的車輪也具備這種能力,這種能力使得自行車即使發生了傾斜,也能自動地把自行車調整過來,這就是自行車不倒的原因。

  提問:

  1、在汽車制造業中,利用殼體結構和薄鋼板制造汽車的車體,而不用框架結構或較厚的鋼板?

  2、除了重心位置的高低、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的大小和結構的形狀外,你認為還有哪些因素也會影響到物體的平衡?

  課后作業:書p23頁練習1。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講的是穩固結構的一個重要概念:穩定性。這個概念離學生所處的日常生活環境聯系很密切。俗話說:“生活出真知!睆膶W生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出發研究結構體的穩定性,我認為是教學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本節課從一個學生平時熟悉的“走鋼絲”表演的轉型小試驗,得出不同物體維持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的差異性,進一步得出了穩定性概念,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做一個令學生印象深刻的演示試驗,讓學生對物體的穩定性概念加深印象,教參上提示的非常好。

  影響結構體的穩定性主要三方面的因素,而在物體的重心這一方面我做了適當擴展,補充了三種不同穩度的平衡(不穩定平衡、隨遇平衡、穩定平衡),并從穩度最好的穩定平衡的分析中解釋了“走鋼絲”表演之所以成功的力學原理,從課堂的反饋情況來看,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在探究易拉罐的重心與穩定的關系是小試驗中,有的學生可能在倒水時不加以控制,最后易拉罐無法立穩在桌面上,導致探究失敗。但這個小試驗取材容易,簡單易行,課后可以隨時補做。在課后,我也特地問了做試驗失敗的學生,他們重新做了試驗,結果都取得了成功。

  本節課內容較多,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要完成教學任務,確實有點趕,可以把探究試驗放在下節課上做,也可以在課后完成,寫出試驗報告交給教師。

  來源:wujian的blog

1.2 穩固結構的探析 篇9

  一、教學目標

  1、能夠聯系“應力”,理解強度的概念。

  2、能夠區分結構強度與穩定性的區別。

  3、通過案例學生能夠自己分析影響結構強度的因素。

  4、從熱點問題,日常生活出發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受技術中的結構與他們密切相關,激發學生自主的關注身邊的生活,提高他們的觀察力,能用強度的概念來評價、選擇和使用結構。

  二、教學分析

  1、教學對象分析:學生已經在前一節課學習了結構與穩定性,對這一章節的學習難度不會很大,只是學生容易將本節內容與穩定性的知識點混淆。

  2、教材內容分析:本小節的內容從課本知識點的編排上,到知識點本身,都與穩定性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應注意讓學生了解這兩小節內容的聯系與區別。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1、能夠聯系“應力”,理解強度的概念。

  2、通過案例學生能夠自己分析影響結構強度的因素。

  教學難點:了解結構穩定性與強度的聯系與區別。

  四、教學策略:從熱點話題出發,引入強度的概念,通過課本的案例分析,學習影響結構強度的主要因素,再通過視頻展示圖片,分析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能關注身邊的生活,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我們前面講過結構的穩固性探析包含了兩個內容,一個是結構的穩定性,一個是結構的強度。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結構的穩定性,這節課我們接下來學習結構的強度。

  2、結構強度的概念:上一節課我們學習知道結構的穩定性是指結構在負載的作用下維持其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那么結構的強度是什么呢?例如我們現在坐的椅子,它要承受我們的重力,大家想想,如果有一個體重很重的人坐在這張椅子上,很可能椅子無法承受他的重力,椅子壞了,人跌倒在地上。(就像我們前兩節課做的雞蛋的試驗,有個同學坐在上面,雞蛋被壓碎了。)那我們如何來評價這張椅子呢?我們就要用到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強度。這張椅子的強度是怎樣的,也就是指它受到外力作用的情況下,它不被外力破壞的能力如何。

  所以說結構的強度是指:結構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壞的能力。

  3、強度與穩定性的聯系與區別:那么它和結構的穩定性的區別在哪里呢?我們知道穩定性是研究物體的保持平衡狀態的能力,強度是研究不被外力破壞的能力。例如我們剛才舉的椅子的例子,椅子能夠承受人的重力這是一個強度問題,那么椅子會不會左右晃動,搖擺,那就是一個穩定性問題了。(通過例子讓學生有感性的認識,不必要進行深入分析)

  4、應力和強度的關系:這只是我們一個籠統的說法,我們如何來衡量一件東西的強度呢。那就要用到我們以前學習的應力的知識。

  聯系前面的內容講解應力與強度的關系,如何用應力來衡量強度。舉鳥巢結構鋼卸載的例子說明(只要有感性的認識即可,不必要有量的分析。)

  5、影響結構強度的主要因素

  (1)總結出影響結構強度的幾個主要因素

 、偻瓿烧n本p17頁案例

  ②學生回答

  ③由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得出影響結構強度的幾個主要因素。

  (2)因素1:結構的形狀

  ①三角形形狀。展示幻燈片,通過鉆石的例子進行分析。

  ②橫截面形狀:具有相同截面積,但不同截面形狀的同種材料的堅固性就不同。利用圖片介紹同種材      料、相同橫截面積、不同截面形狀的構件的強度排列順序。

 、蹚娬{學生注意結構對結構的影響有兩點,一是結構的外部形狀,二是結構的構件截面形狀,結構的外  形相同,構件的截面不同,其強度不一樣。

 。3)因素2:材料

 、僬故净脽羝瑘D片,從紙杯到塑料杯到無銹鋼杯,說明強度和材料有關。

  ②介紹混凝土材料。從應用廣泛的鋼筋和混凝土到工程人員新發明的纖維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輕質混凝土等,一系列新型高強度混凝土。

 。4)因素3:構件的連接方式:

  ①構件連接的類別:

  鉸連接:被連接的構件在連接處不能相對移動,但可相對轉動。(圖片舉例)

  剛連接:被連接的構件在連接處既不能相對移動,也不能相對轉動。(圖片舉例)

  舉紐曼mp3的例子,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課本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

 、谔岢觯航Y點是從連接的效果來劃分。一個結點可以有多種連接方式。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連接方式;構件的連接方式不同,結構的強度也不同。

  6、結構與功能:

  結構不僅是事物存在的一種形式,而且對事物的功能和作用產生著直接的影響,結構的改變可能導致功能的變化。(展示各種自行車的圖片)

  討論對于自行車還有什么改進。

  六、教學反思: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在教學中如果從小處著手,更容易使課堂充實生動。對于一些比較大的知識點,如果我們可以將它細化,不是泛泛之談,更容易吸引學生的目光。在舉例的過程中多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夠使課堂有更好的收效。

1.2 穩固結構的探析(精選9篇) 相關內容:
  • 走進技術世界·技術的未來

    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技術的未來在日新月異的21世紀,人類社會將繼續發生重大變化。技術將日益成為引導社會變化、塑造社會變化、應對社會變化的重要因素。...

  •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三節---制作模型教學設計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三節 制作模型一、內容分析:立足實踐是通用技術課程的一個特色。學生親歷技能學習的實踐過程,從中可以體驗和領悟技術操作的要領和方法。...

  • 第六章 第二節 常用技術圖樣

    第六章 第二節 常用技術圖樣泉港五中 莊加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掌握一般技術圖樣所采用的投影方法。 2、能繪制簡單的三視圖并學會標注簡單的尺寸。...

  • 第一章 結構與設計 第二課時 結構的受力分析

    第一章 結構與設計第二課時 結構的受力分析【學習目標】1、了解描述結構受到的幾種類型的力2、通過兩個簡單的結構案例的受力分析,掌握對結構受力分析的方法【課程導入】我們在技術所研究的結構主要就是從力的角度進行,現在我們就來看兩...

  • 2.1生活與生產中的流程

    陳秋景一、教學目標分析1、了解流程的含義,理解流程中環節和時序的意義2、掌握流程的表達3、通過實例探討體驗生活中的流程及其意義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流程、時序、環節的含義及流程的表達。...

  • 第一章 結構與設計第三課時 結構強度的分析

    第一章 結構與設計第三課時 結構強度的分析【學習目標】1、了解內力和應力的概念,知道內力和應力的關系。2、了解結構強度的概念,理解影響結構強度的因素【課程導入】我們通過前邊的學習,了解到結構的本質就是為了承受力和抵抗形變,從...

  • 《結構的強度》案例

    黑龍江省實驗中學陳 醉引課:我在中央電視臺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一名勇敢的洞穴探險者,由于裝備簡陋,僅僅憑借一根細麻繩,進行洞穴探險活動,結果在途中,不幸發生了,繩子斷了,人也掉進了70余米深的洞穴里,摔成重傷。...

  • 通用技術《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期末考點歸納(精選2篇)

    一、設計的一般過程1、 發現和明確問題從本質上說,設計是一個問題求解的過程。它從問題出發,并圍繞問題展開各項活動。因此,設計必須從調查需求、分析信息、發現和明確需要解決和值得解決的問題開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設計項目,明確設...

  • 家政教學案例:白手起家19歲出道(精選2篇)

    初冬時節,從蒼涼的空氣里走入綠色生態園驀然眼前一亮,群綠叢中散落著原木色的餐桌。一條小徑的盡頭,依稀看見幾個人坐在那里聊著什么。不久,其中一個人抱著一大本菜譜走過來,此人戴著一副眼睛,身材有些瘦削,冷眼一看有點像喜劇演員...

  • 高一通用技術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超级av在线 | 国产精品精品久久久久久潘金莲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六区 |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大地资源高清播放在线观看视频 |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播放h| 红尘影院手机在线观看 | www.91在线视频.com | 成人av综合亚洲 | 免费看片源 | av天天看 | 操av网 | 99精品一级欧美片免费播放资讯 | 天天综合视频 | 中文久久久久 |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最新美使用方法 | 国产综合一 | 琪琪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美容院 | 九九爱这里只有精品 | 特级丰满少妇一级aaaa爱毛片 | 爱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美女爽到高潮嗷嗷嗷叫免费网站 | 91青青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 夜夜久久 | 亚洲CHINESE猛男自慰GAY | 蜜臀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 | 精品久久久久人成 | 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 中国肥老太婆高清VIDEO | 青青草原亚洲 |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在线A片软件 | 欧美贵妇videos办公室 |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 灰色果实哪里黄 | 国产又黄又猛又粗又爽的A片漫 |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