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反射現象 衰變
--示例(一)教學重點:知道天然放射現象及三種射線的性質,會書寫核反應方程式,知道半衰期
教學難點:有關半衰期的計算
教育過程:
一、引入課題
提問:人們通過什么現象或實驗發現原子核是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的?
二、天然放射現象
1、有關天然放射現象的物理學史
2、三種射線的性質: 射線是由氦核構成,速度可達光速的10分之一,穿透能力很弱,電離作用很強; 射線是高速電子流,速度可達0.9倍光速,穿透能力較強,電離作用較弱; 射線是波長極短的電磁波,穿透能力很強,電離作用很弱.
3、學生閱讀后完成下表
成分
速度
穿透能力
電離能力
射線
射線射線
三、衰變
1、衰變
2、核反應方程的書寫
(1)書寫要求:質量數和電荷數都守恒
(2)練習
例題1: n + c +
ar + he ca +  
;例題2: u衰變成 pb的過程中
a、經過8次 衰變,6次 衰變
b、中子數減少22個
c、質子數減少16個
d、有6個中子失去電子轉化為質子
答案:abd
提示:在判斷衰變次數時,應先判斷 衰變次數,再判斷 衰變次數
四、半衰期
1、半衰期的定義
2、半衰期是一個宏觀統計量,由原子核內部本身的因素決定,與原子所處的物理或化學狀態無關
3、半衰期的計算
例題3:已知釷234的半衰期是24天,1g釷234經過120天后還剩下多少?
解答:1/32 g
對于層次較高的學生可以補充有關用半衰期測量古木、礦石年齡的題目
五、完成課后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