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三復習資料匯總2
以上分析了論據運用的四點原則,在具體處理論據的過程中,我們還應做到以下兩點:
1.善于引述論據。
論據的作用是證明論點,因此,引述論據時要貼切。所謂貼切,就是論據和論點相統一。這就要求我們在使用論據時,必須依據論點的需要酌情變通,或“縮簡”,或“改造”,其高度必須和論點相一致,否則會造成論據游離,減輕說服力量。引用論據還要簡明概括,引用論據的目的在于說理,這決定了論據的目的性、簡明性、概括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敘述材料時,要把握好側重點,剔除與論點無關或與論點關系不大的材料,并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若敘述過細,則顯得拖泥帶水,雜亂無章,甚至會把議論文寫成記敘文。
我們應該明白,議論文中的事例是作為論據出現的,它的任務是確立論點,而不在于向讀者展示本身發生的過程,因此,陳說事實應簡括扼要,力避繁冗拖沓,以敘代議。所用事實若為人們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證明論點即可;所用事實若不為人所熟知,也同樣要力求簡要,做到要言不煩。
2.學會分析論據。
分析是聯系論點和論據的橋梁,是豐富文章內容的關鍵。中學生的議論文,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論點加論據上,致使議論文淺顯空洞,缺乏說服力,因此,中學生要想盡快突破議論文的寫作障礙,提高議論文寫作的能力,就必須學會分析論據。
用事例論證不是做數學的證明題,不能擺個事例就了事。圍繞論點擺出論據后之后,一定要圍繞論點對論據從理論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與論點之間有什么關系,講清它們為什么能證明論點,千萬不能擺事實而不講道理,只是單純地羅列事例。分析是聯系論點和論據的橋梁,是豐富文章內容、開掘議論文深度的關鍵。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論點成為有機的統一體;只有通過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與論點之間的關系,才能使文章產生令人信服的邏輯力量。
以上簡要地分析了議論文中論據運用的原則和方法,廣大中學生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還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加以揣摩,并加以貫徹落實。我們相信,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如果能處理好論據的運用,那么你的議論文一定會更具有邏輯性,更具有說服力。
三、議論文的平行結構
議論文結構中較為常見的是平行結構。平行結構是指在論證某個觀點或論題時,將其分解成具有一定聯系的幾個方面來加以論述,而這幾個方面都是從屬于中心論題或觀點的,它們之間地位平等,呈平行關系,故稱平行結構。依據平行結構與論點(或論題)的關系,我們可以將其大致分成如下幾類。
(一)分解類。論證中平行結構的幾個方面是對中心論點的展開與說明,是中心論點的具體化,恰似文章結構中的總分關系。如初語教材中《理想的階梯》一文,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奮斗是理想的階梯”,并列的幾個部分可以說是對“奮斗”一語的分解與具體化:
1、刻苦勤奮,是理想的階梯;
2、珍惜時間,是理想的階梯;
3、迎難而上,是理想的階梯。
一些抽象的文題,如《知識就是力量》、《時間就是一切》等常用此類結構布局謀篇來進行論證。
(二)闡述類。論證中平行的幾個方面是對中心論點的屬性和思想意義的揭示與闡發,是作者對某一論題思索認識的結果。比如某年華東六省中學生作文大賽中的一篇奪魁作文——《這山望著那山高新解》,作者在辯證地引出學習、工作應有這種精神后,便用了一組平行結構來闡述它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