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三篇》學案
(引自劉錫慶《“隨筆”隨談》)
三、整體把握三篇文章思想內容 1.關于《熱愛生命》
生命活動表現為日常的生活,熱愛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熱愛生活。作者在文章一開頭,就表明自己熱愛生活的態度:“壞日子”,飛快地“度”過去;風和日麗的時候,則“慢慢賞玩,領略美好的時光”。接著,作者把“哲人”與自己對生活的不同理解和態度作比較!罢苋恕毕麡O地看待生活,仿佛生活是“一件苦事、一件賤物似的”。而自己認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是優越無比的,是值得稱頌,富于樂趣的。從比較中可以看出,生命是否可愛,取決于對生命的理解和態度。如果對生活的理解和態度不正確,“覺得不堪生之重壓或是白白虛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們自己”。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所說的“糊涂人”正是如此。
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談到生命的孿生兄弟:死亡。人們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卻“隨時準備告別人生,毫不惋惜”。原因是,“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因此,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同時,“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著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享受生活要講究方法”,所以“我們”要更加講究生活、專注于生活。作者以自己為例,自信“比別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即使已經進入老年,但還是“迅速抓住時間”,“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使自己最后“剩下的”生活過得“豐盈飽滿”。
2.關于《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這是作者在瞬間進發出的思想火花。
文章的主要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從生理的層面來講,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一口氣、一滴水就能致人于死命。第二,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因為能思想,區別于頑石或者牲畜;因為能思想,比能致他于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比囊括了人并吞沒了人的宇宙高貴得多;因為能思想,人囊括了宇宙。第三,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這是道德的原則。人不能求之于空間,占有多少土地都不會有用。總之,人的尊嚴在于能思想,因此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3.關于《信條》
文章開宗明義:“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樣生活,怎樣做事和怎樣為人,我都在幼兒園就學過!苯又,文章列出了十七條。作者認為“你需要知道的任何東西都在上邊那些條條里”。這些條條是人們過正常合理生活所需要遵守的那些最基本的原則,包括個人的健康習慣,正確處理與他人關系,對生活保持熱情和興趣,承認死亡以及注意觀察周圍事物等。作者進一步闡釋,十七條中的任何一條,都可以應用到成年,實踐于家庭、社會,生活、工作之中,甚至可以用到政府行為中。最后,作者強調十七條中的一條:“當你們出門,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還是手拉手,緊挨一起!边@是強調人與人之間要團結,要互相關愛,要有集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