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經濟的發展都必須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它不僅是第一課“商品和商品經濟”的理論落腳點,也是整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因此價值規律的內容及表現形式這一內容的掌握和應用,直接影響學生對后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有企業的改革,三大產業的發展,商品服務市場,對外開放等知識的理解。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等價交換原則是怎樣貫徹的。
難點: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本節重、難點突破的關鍵是在學生調查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課件、結合案例,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識記并理解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以及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通過分析市場價格的漲落,正確理解等價交換原則是如何貫徹的,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以及分析和綜合相結合的能力。
(2)方法與過程目標:堅持“材料——設疑——討論——歸納”的探究型和啟發式教學方法。結合案例,通過設疑,讓學生真正去分析、判斷和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3)情感價值觀目標:通過對價值規律的認識,更好地理解國家的有關經濟政策,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宣傳者和促進者。
二、說教法與學法
1、說教法
(1)把課堂教學與研究性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學生利用國慶走出校園,進行社會調查,把調查結果與理論知識相聯系,使之感受經濟學原理就在我們生活周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習的興趣;還可提高學生學習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
(2) 堅持“材料——設疑——討論——歸納”的探究型和啟發式教學方法。結合案例,通過設疑,讓學生真正去分析、判斷和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2、說學法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始終貫徹探究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實踐性原則、主體性原則。通過學生自己的調查、觀察、思考、討論、比較、分析、釋疑,搭設學生發表自己見解和駁斥他人見解的舞臺,達到深刻領會知識并靈活應用知識的目的。
三、說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讓學生在周末去市場上調查以下蔬菜和水果的價格。
導入新課:由漫畫《趕不上趟》提出為什么老漢總“趕不上趟”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1、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1)多媒體展示材料,提出問題(誰生產布匹的價值量大?為什么?)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2)多媒體展示兩等式,提出問題(是否是等價交換?如何貫徹?)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等價交換在貨幣出現后體現為價格與價值相符。結合案例,通過討論,強化對已學知識的記憶,并進一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然后再以判斷加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