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世界》教學設計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世界》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從歷史經驗、現實需要,以及市場經濟的特點和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幾方面,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世界、擴大開放。
能力方面:培養辯證看問題的能力和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樹立開放和競爭意識,提高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自覺性,并且理解我國實施的“走出去”戰略。
【教學重點】
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教學難點】
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
【教學方法】
講授法與談話法相結合來理解我國對外開放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明確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當代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趨勢的加強,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日益的密切,中國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才能立足于不敗之地。這也是中國之所以要加入wto的重要原因。
那么,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什么必須面向世界呢?
這里先給大家講個故事:上個世紀40年代,在日內瓦舉行的一次宴會上,來自中、法、俄、德、美、意的貴賓聚集一堂,紛紛夸贊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唯有美國人笑而不語。為了使自己的表述更加形象,更有說服力,他們紛紛拿出具有民族特色、能夠體現民族悠久歷史的實物──酒,來彼此相敬。中國人首先拿出了古色古香、做工精細的茅臺,打開瓶蓋,香氣四溢,眾人為之稱好。緊接著,俄國人拿出伏特加,法國人拿出大香檳,意大利人亮出葡萄酒,德國人取出威士忌,真可謂異彩紛呈,唯有美國人兩手空空。最后,大家把目光齊聚到美國人身上,只見美國人不慌不忙地站起來,把大家先前拿出來的各種酒都倒出一點,兌在一起,說:“這叫雞尾酒,它體現了美國的民族精神──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綜合創造,我們隨時準備召開世界文明智慧博覽會。”
從雞尾酒的故事中我們所得到的啟示頗多:一國經濟的發展,不僅要依靠自身的力量,還要虛心學習借鑒外國的長處,同其他國家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充分利用國際資源來發展自己,這樣才能增強自力更生的能力。所以,我們要把對外開放作為我國一項長期基本國策。
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首先應指出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是對外開放的最初原因。對外開放是相當于經濟上的閉關自守而言的,而閉關自守是自然經濟的基本特征。在資本主義社會以前,盡管已經出現了商品經濟,但長期占統治地位的仍然是自然經濟,因此對外經濟關系雖然存在過,但只是偶然現象,并沒有成為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而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經濟占了統治地位,為什么社會化大生產就必然要求一切國家從閉關自守走向對外開放呢?這主要是由于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需要巨大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廣闊的原料產地,在國際范圍內調劑各種物資余缺,使國與國之間的生產和消費緊密結合起來,國與國之間生產與消費在世界范圍內的相互依賴與相互促進,客觀上要求對外開放。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明清的閉關鎖國政策只能使我們走向貧窮和落后;只有改革開放,中國人民才唱著《春天的故事》逐步富裕起來。由此可見, 對外開放是商品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客觀要求。當今時代世界經濟國際化的趨勢不可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