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匯教案
國內的買賣或商品交換用人民幣,(前面我們學習了,同城之間貿易往來結算的可用現金或轉賬支票,而異地結算的則用匯票)假如我們要到美國旅游,能用人民幣購物付款不呢?不能用人民幣。因為人民幣作為我國的合法紙幣,只能在我國境內使用。到美國旅游,只能把人民幣按照一定的匯率換成美元等外幣,才能在那里購物。 這就涉及到匯率的相關知識了。1、外匯的含義
(1)、外匯 是用 外幣 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外匯是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資產,既可用于國際支付,還能兌換成其他形式的外幣資產。外匯是一個國家寶貴的戰略資源,有利于保障進口,應對國際經濟金融危機。 這里所說的“支付手段”,與貨幣職能中所說的“支付手段”不同,前者是廣義的,后者是狹義。 主要用于對外貿易、出國旅游、留學、平衡國際收支等。 創取外匯主要靠一個國家 擴大出口
網上小資料: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外匯的定義: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國庫券、長短期政府債券等形式所保存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2)、外匯儲備是 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支付手段的儲備。 它是一個國家國際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于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 我國的外匯儲備,包括 擁有的外國貨幣、外國政府的公債和外國公司債券、股票等。
(3)、外匯與外幣 的區別: 外幣是指外國的貨幣,包括外國的紙幣、鑄幣; 外匯通常是指用外國貨幣表示的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具體包括外幣、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息票等)、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電儲蓄憑證),其它外匯資金等; 外幣屬于外匯的范圍,但并非任何一種外幣都是外匯,必須能用于國際間結算。故不能把兩者等同起來。
網上小資料:
一種外幣要成為外匯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其一,自由兌換性,即這種外幣能自由地兌換成本幣。其二,普遍接受性,即這種外幣在國際經濟往來中能被各國普遍地接受和使用。其三,可償性,即這種外幣資產能夠得到償付。 此外應注意:持有外匯意味著外匯發行國擁有債權。持有外匯過多,一方面意味著國際支付能力強和有可能對外匯發行國施加影響,另一方面則意味著大量該由本國享受的資源,被借給外國利用,并要承擔外匯貶值的風險。
外匯和外幣用途有什么不同? 外匯的用途(一)促進國際間的經濟、貿易的發展。用外匯清償國際間的債權債務,不僅能節省運送現金的費用,降低風險,縮短支付時間,加速資金周轉,更重要的,是運用這種信用工具,可以擴大國際間的信用交往,拓寬融資渠道,促進國際經貿的發展。 (二)調劑國際間資金余缺。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了資金配置不平衡。有的國家資金相對過剩,有的國家資金嚴重短缺的,客觀上存在著調劑資金余缺的必要。而外匯充當國際間的支付手段,通過國際信貸和投資途徑,可以調劑資金余缺促進各國經濟的均衡發展。 (三)外匯是一個國家國際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清償國際債務的主要支付手段。它跟國家黃金儲備一樣,作為國家儲備資產,一但國際收支發生逆差時可以用來清償債務。 外幣的用途簡單、通俗地說就是買東西付款用,就是貨幣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