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工具和外匯導學案
【使用說明】
1、課前25分鐘根據課前預習案部分,把握教材體系,掌握重點內容。
2、課堂上小組積極合作,互相交流探討,高效展示點評,分層達成目標。
3、有效訓練題限時10分鐘完成;附加題a層做,帶*題c層可不做。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識記并理解信用工具,信用卡的功能和優點,外匯,匯率,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意義。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辨證的思維習慣。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對我國人民幣穩定重要意義認識的正確態度。
【課前延伸學案】
要求:利用課前25分鐘,完成下列學案內容,并熟記、理解課本重點知識,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便于課堂上針對性強化學習。
一、基礎知識結構:
(一)信用工具
1、常用的結算方式:
(1)現金結算:
(2)轉帳結算:
2、結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1)信用卡:
①信用卡的含義:
②信用卡的功能和優點:
(2)支票:
①含義:
②支票的種類:
(二)外匯
1、外匯的含義:
2、匯率的含義:
3、匯率與幣值的變化表:
外幣(100單位) 本幣 外幣幣值 本幣幣值 外匯匯率 本幣匯率
不變 更多 升值 貶值 升高 跌落
不變 更少 貶值 升值 跌落 升高
4、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意義:
★補充知識
1、外匯與外幣的關系:
(1)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匯不等于就是外幣。外幣是指外國的貨幣,包括外國的紙幣、鑄幣;外匯通常是以外國貨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具體包括外幣、外幣有價證券、外幣支付憑證等。
(2)外幣屬于外匯的范圍,但不能把二者等同起來。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兌換的外幣才是外匯,因為外匯的實質是國際支付手段,如果某種貨幣不能自由兌換,它就不能成為國際支付手段。外匯執行的主要是貨幣的支付手段的職能。
(3)持有外匯意味著對外匯發行國擁有債權。持有外匯過多,一方面意味著國際支付能力強和有可能對外匯發行國施加影響;另一方面則意味著大量該由本國享受的資源,被借給外國利用,并要承擔外匯貶值的風險。
2、關于幣值變化的分析
(1)對貨幣升值的具體分析:
一個國家的貨幣升值(上浮)后,同量的這種貨幣能比以前換取更多的他國貨幣,買到更多的他國商品。同時,這種貨幣的信譽及這個國家的經濟地位也將隨之提高。
盡管有這些好處,但一般講,不到不得已,任何國家都不會將其貨幣升值,因為這會給一個國家帶來一些嚴重后果。如:①貨幣升值后,出口商品價格隨之提高,進口商品價格相應降低,這會導致出口減少,進口增加,對國際收支產生不利影響。②貨幣升值,使一國的對外貿易環境惡化,造成國內生產下降,失業增加,國內矛盾加劇。③本國貨幣的升值,使這個國家的外匯儲備或從外國調回的資金,折成本國的貨幣計算,也相應減少。因此,總體上看,貨幣升值,對一個國家來說弊大于利。西方發達國家一般不輕易選擇將本國貨幣升值。
(2)對貨幣貶值的具體分析:貨幣貶值后,出口商品價格隨之降低,進口商品價格相應提高,從而有利于本國的出口,減少進口;有利于吸引外國游客,擴大旅游業發展;有利于本國企業“走出去”。主要工業國的貨幣貶值會影響其他國家的貿易收支,由此可引起貿易戰和匯率戰。主要工業國的匯率變化還會引起國際金融領域的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