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匯教案
2、匯率
(1)、含義: 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的兌換比率。它是在使用外匯時必須與本國貨幣折算而產生的。
(2)、匯率標價的兩種方式:
① 直接標價法 是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為標準來計算應付出多少單位本國貨幣。 就相當于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又叫應付標價法。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標價法。如100美元== 678.4261人民幣元, 100美元 == 1000元人民幣 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位的外幣(美元)折合的本幣(人民幣)數額越多,則說明外幣(美元)幣值上升,本幣(人民幣)幣值下跌,外匯(美元)匯率上升,本幣(人民幣) 匯率下降;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
② 間接標價法 又稱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準,計算應收若干單位的外國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英鎊、澳元等均為間接標價法。100人民幣元=14.74美元, 100元人民幣 == 10美元 在間接標價法中,本國貨幣的數額保持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隨著本國貨幣幣值的對比變化而變動。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人民幣)能兌換的外幣(美元)數額比前期少,這表明外幣(美元)幣值上升,即外匯匯率上升,本幣(人民幣)幣值下降,人民幣匯率下降;反之,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多,則說明外幣幣值下降、本幣幣值上升,即外匯匯率下跌。
(3)、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主要有: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利率水平、匯率政策、重大的國際政治事件及信息、心理、投機、國家貨幣當局的干預與管制;市場預期等因素。 通常,一國經濟狀況良好,經濟實力雄厚,國際收支狀況良好,該國貨幣就堅挺,匯率就穩定;反之,則會導致該國貨幣疲軟,匯率波動。
(4)、匯率的作用: 匯率同稅收、財政、利率等一樣是一個重要的經濟調節杠桿。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過升高或降低匯率來調節進出口貿易;可以影響國際資本的流動方向和數量;可以影響國內物價水平;影響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
(5)、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意義:
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穩定,對實現擴大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我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的做法提高了人民幣的信譽,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吸引了外商投資。
(6)、匯率對 幣值、經濟 的影響 (主要是結合 人民幣 來講)
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我國通常采用100單位的外幣作為標準,折算為一定數量的人民幣。若 人民幣(本幣)升值, (若 100美元 == 1000元人民幣,即 100元 == 10美元 ;變為100美元== 800元人民幣,即 100元 == 12.5美元 ) 若100單位的外幣(美元)兌換的人民幣數額越少,則說明外幣(美元)貶值,外匯(美元)匯率下降,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匯率上升。 人民幣升值后,我國出口商品價格隨之提高,進口商品價格相應降低,這會導致出口減少,進口增加,對國際收支產生不利影響。即不利于出口(出口減少),有利于進口(進口增加),在同等情況下,商品供大于求,從而有利于國內物價穩定; 人民幣升值,由于不利于出口,會使我國的對外貿易環境惡化,造成國內生產下降,企業利潤減少,失業增加,稅收減少,國民收入減少,國內矛盾加劇; 人民幣升值,使我國的外匯(國際)儲備或從外國調回的資金,折成本國的貨幣計算,也相應減少; 人民幣升值,美元(外國貨幣)貶值,人們為避免美元(外幣)進一步貶值造成的損失,就把美元(外幣)資產或資金投向中國(貨幣升值國),對我國而言,就有利于 吸引外資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