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價格的因素》教學設計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分析13頁漫畫,再次體會供求關系變化對商品價格的影響,并找出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的含義、特點。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
3、供不應求,商品價格就升高;供過于求,商品價格就降低。
圖一:商品短缺,供不應求,買者競相購買,賣者趁機提價,物以稀為貴,賣方在交易中處于有利地位,價格上漲,這種特點的市場稱為賣方市場。圖二:商品過剩,供過于求,賣者競相出售,買者持幣待購,貨多不值錢,買方在交易中處于有利地位,價格下降,這種特點的市場稱為買方市場。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多媒體顯示4
賣方市場 供不應求 價格上漲 獲利增多 生產擴大
買方市場 生產縮減 獲利減少 價格下降 供過于求
通過以上我們分析,我們知道了商品的價格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氣候、時間、地域、生產條件、政策的影響,但是這些因素最終是通過改變供求關系來直接影響價格的。然而,蘋果再貴貴不過人參,再便宜也不會比白菜價格低。這又是為什么呢?下面我們來學習本節課的另一個內容:價值決定價格。閱讀教材14頁
二、價值決定價格
(目標:通過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自讀課文,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引發他們的思維活動,促使他們聯系自己已有的經驗,尋找書上有關的闡述,做出判斷、思考及質疑。
1、價格由價值決定,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形式
多媒體顯示5
決定
價值 價格
貨幣表現
2、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多媒體顯示6
想一想:
生產同樣的自行車,甲耗費勞動時間10小時,乙耗費勞動時間8小時,丙耗費的勞動時間6小時,請問哪個人生產的自行車的價值量大?
商品價值量的大小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決定,所以甲生產的自行車價值量是最大的,對不對?事實上價值量最大的是不是甲呢?如果是會造成怎樣的矛盾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找出答案。
(學生閱讀討論后教師歸納)
同學們回答得非常正確。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這才能解決生產者越懶,工具越差,技能越低,價值量越大的矛盾。商品生產者只能提高個別勞動時間,使個別勞動時間等于或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才能獲利,否則,就得虧本。
好,什么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看課本p13頁相關鏈接,了解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含義。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把握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個概念,注意抓住“絕大多數”這個標準,絕大多數商品使用的生產條件,絕大多數商品消耗的勞動時間。
3、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重點講解,突破難點)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勞動生產率有關,請同學們看教材第14頁名詞點擊,了解勞動生產率的含義。
某種商品勞動生產率越高,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少,商品價值量越小;反之,商品價值量越大。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