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九課《稅收及其種類》
學生活動:計算。應稅所得額:4000元;不超過500元部分:25元;500-XX元部分:150元;-4000元部分:300元;累計所得稅:475元
教師活動:同學們想一想,這樣計算個人所得稅有什么意義呢?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回答問題
教師點撥: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有利于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
(三)課堂總結、點評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稅收的有關知識,知道了稅收的特點和種類,重點介紹樂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知道了它們的征稅對象和計稅方法。這對于我們在經濟生活中正確地理解國家稅收政策和稅收意義,將有重大指導作用。
(四)實例探究
[例1] 馬克思說:“賦稅是喂養政府的娘奶。” 這表明 ( )
a.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等基本特征
b.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c.國家和政府是賦稅制度的產物
d.稅收是財政收入的最基本形式
答案:d
[例2] 國家決定,XX年取消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并在5年內逐步取消農業稅。這一舉措在于 ( )
a.取消對農村經濟的監督 b.淡化稅收對農村經濟的調節
c.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d.解除國家計劃對農業發展的束縛
答案:c
[例3] 某機械廠從鋼鐵廠購進一批鋼材價格30萬元,加工成機器后售價45萬元。這批機器應繳納的增值稅是 ( )
a.5.1萬元 b.7.65萬元 c.2.55萬元 d.無法計算
答案:c
[例4] 下列對個人所得稅的認識正確的是( )
a、它對調節個人收入有重要作用 b、有正當收入的公民都應交個人所得稅
c、公民的個人所得都在納稅范圍 d、實行累進稅率不利于社會公平
答案 a
★課余作業
簡述稅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關系。
★教學體會
本節內容相對學生生活實際來講,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學習中應該多引入日常生產、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稅收實例,讓學生去深刻理解這些知識,并能夠從自己的實踐中理解、把握國家財政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