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商品和商品經濟
第一部分《經濟常識》第一課 商品和商品經濟
三、價值規律
誤區一 等價交換就是價格與價值相符合的交換
【剖析】對這一命題要作具體地分析:在貨幣出現以前 , 無論是在物物交換中 , 還是在以擴大的等價物為媒介的商品交換中 , 或者是在以一般等價物為媒介的商品交換中 , 商品交換主要表現為不同使用價值的交換 , 其實質是等量勞動相交換。所以 ,從這個角度上講 , 命題是錯誤的。在貨幣出現以后 , 商品的價值表現為價格 , 等價交換要求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符合。因此 , 從這個角度上講 , 等價交換是價格與價值相符合的交換。總之 , 籠統地說 " 等價交換就是價格與價值相符合的交換 " 是片面的。
誤區二 等價交換存在于商品交換的每一個場合
【剖析】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 ,實行等價交換 ,這是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之一 ,但這并不意味著等價交換存在于商品交換的每一個場合。這是因為 , 在貨幣產生以前的商品交換中 , 一種商品的價值表現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所以 , 這種商品交換表現為交換價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可見 , 在物物交換中 , 并非每個場合的商品交換都是等價的。在貨幣產生以后 , 商品的價值表現為價格 ,等價交換要求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符合。 然而 ,由于受供求關系的影響 , 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經常不一致;當商品供不應求時 , 價格就會高于價值;當商品供過于求時價格則低于價值。可見 ,在貨幣產生后 ,商品交換的每一個場合也并非都是等價的。
總之 , 無論是貨幣產生以前的商品交換 ,還是貨幣產生以后的商品交換 ,并非每個場合都是等價的 。因 此 , 認為 " 等價交換存在于商品交換的每一個場合 " 是不正確的。其實 , 等價交換并不存在于商品交換的每一個場合 , 而是只存在于交換的平均數中 ,并且是在動態中實現的。
誤區三 要穩定物價 , 就要做到價格不變。
【剖析】(l) 穩定物價有利于社會穩定 ,有利于發展生產 ,使人們安居樂業。 (2) 穩定物價是指商品價格沒有大起大落 , 而不是說價格不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價格必然要隨著價值和供求關系的變化而變化 , 價格不變是不可能的 , 也是違背價值規律的。 (3) 如果通過人為的方式使價格不變 ,從而實現物價穩定 , 則違背價值規律 , 不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 不利于生產的發展。(4) 要穩定物價 ,就必須大力發展生產 ,正確處理生產和消費的關系 , 嚴防紙幣的過量發行。因此 , 通過價格不變的方式來穩定物價是錯誤的。
誤區四 企業間的競爭主要依靠降低價格來取勝。
【剖析】(1 〉企業之間的競爭可以通過降低價格來取勝 , 但這不是主要手段。對于降價問題要作具體分抗。 (2 〉如果企業主要依靠不斷改進生產技術 ,不斷提高其產品質量 , 降低成本 , 創立名牌 ,提高信譽 , 改善服務 , 薄利多銷 , 從而有利于國家和人民 , 也有利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 這種降價是正確的。〈 3 〉如果企業不擇手段地進行不正當的競爭 , 甚至把價格降到成本以下 , 大打價格戰 ,不但違反法律和市場運行規律 ,也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 這種競爭 ( 降價 ) 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