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基本屬性(教案)
一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及其相互關系、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系。
1、識記:價值,使用價值,交換價值;
2、理解: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
二 重點難點:
重點: 商品具備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基本屬性;
難點: 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
三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
四 課時安排: 2課時
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了商品以及商品經濟,那么現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
1什么商品?
2商品經濟是這樣產生的?
3商品經濟是什么?(請幾個同學回答問題)
通過我們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商品是什么,同學們就可以判斷我們生活中那些是商品那些不是商品。同學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的商品,比如同學們吃的,穿的,用的東西很多都是從市場買回來的,他們都是商品。市場上許許多多的不同品牌,不同規格的商品。現在老師就一個問題要問同學們:你們為什么會去買商品?為什么有的東西貴有的東西又便宜呢?要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今天就來學第二框的知識。
商品的基本屬性(板書)。
[講授新課] 我們首先來看商品的第一個基本屬性
一 商品的使用價值(板書)
現在請同學們先看看書上第7頁的小字部分,想一想我們為什么要去購買商品?
(甲學生回答)因為我們需要
(乙同學回答)因為商品對我們有用能夠滿足我們的需要
(教師歸納)對了這位同學回答的很好,我們為什么去買商品呢?是因為那種商品對我們有用,能夠滿足我們的需要。比如我們去買衣服是因為它能夠御寒,我們去買食品是因為它可以充饑
由此可見這是商品的這種有用性,覺得了我們要去買這種商品。我們經濟學上就把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這種屬性叫做商品的使用價值。
1 使用價值的含義:(板書)請同學們劃書(第八頁底一段)
教師引導:了解了使用價值的含義,同學們思考:除了商品以外的物品是否也有使用價值?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有,如空氣、陽光和農民自種自食的糧食)很多物品都有使用價值但它們不一定都是商品,所以,使用價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屬性,即非特有屬性(板書)。
2 使用價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屬性(板書)
教師引導:接下來,大家想:一種商品具有何種使用價值是不是人為確定的?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不是)那是由什么確定的?(商品本身具有的特征)商品的使用價值是由商品本身的物理或者化學等性質覺得的,是商品自己本身固有的。因此,我們說使用價值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板書)
3使用價值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板書)
教師歸納:通過我們對使用價值的學習呢!現在我們知道了我們為什么要去買商品這個問題。接下來我們來看商品為什么能夠交換?那么下面就來學習商品的第二個基本屬性
二 商品的價值(板書)
我們知道商品除了具有使用價值以外還必須用來交換。不同的商品之間相互交換說說明他們必然存在相同的東西。比如在原始社會末期物物交換時期,一把斧頭換15千克大米
用等式表示如下:1把斧頭=15千克大米
教師提問:我們說這個等式成立,意味著他們有相同的東西而且是可以量上可以比較的東西。這里他們是什么相等呢?請同學想想。追問我們剛剛學習了使用價值,大家說是不是他們的使用價值相等?(請一個同學起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