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基本屬性(教案)
(學生回答)不是,斧頭是用來砍東西的,大米是用來吃的,他們之間不能相互比較。
(教師歸納)對了,這位同學回答的很好,使用價值是不同質的東西不能進行比較。那大家說是不是商品的其他屬性呢?比如重量 體積 分子式
(學生一起回答)不是,那么到底的什么樣的一個“共同的東西”使他們相等呢?如果撇開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商品的其他屬性。我們來看看“1把斧頭=15千克大米 ”這兩個東西他們有那些共同的東西呢?請大家思考(請幾個同學回答)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 :他們都是勞動產品——>生產時都耗費了人類勞動——>他們都凝聚了人類勞動。看來他們相同的東西正是他們都花費了人類勞動。他們相等是因為他們花費的人類勞動相等。但是,問題又出現了,我們生產斧頭的勞動和生產大米的勞動形式是不一樣的呀?老師告訴大家:比較兩種勞動,不是比較其具體勞動形式,我們拋開所有勞動的具體形式上的差別,只把勞動理解成人類腦力或體力的消耗,而這種不計較所有勞動在形式上的區別,從各種具體的勞動中抽象出來的最本質、最一般的東西就是無差別人類勞動。
1 價值的含義:(板書)(請大家把第8頁黑體字劃下來)
注意: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任何形式的勞動都能從中找到無差別人類勞動,因此,無差別人類勞動是伴隨人類始終的。而價值是隨商品的產生而產生,隨商品的消亡而消亡的,任何勞動只有凝結在商品上才形成價值,不凝結在商品上的勞動無法形成價值。所以說,價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
2價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板書)
價值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體現出來的,而商品交換是人與人之間進行的活,因此商品的價值體現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是商品的社會屬性。
3 價值反映的是商品的社會屬性(板書)
任何商品都有價值,但商品的價值不能自我表現出來,必須通過交換,由另一種商品表現出來。我們來看“1把斧頭=15千克大米”這個式子,1把斧頭的價值是通過15千克米表現出來的,我們就把2斤米稱為1只雞的交換價值。也就是說,我們用一種商品來表現另一種商品的價值,用來表現其它商品價值的商品就是交換價值。
注意:在商品交換的等式中,等號右邊的商品是等號左邊商品的交換價值,這種關系是不可逆的,比如在“1把斧頭=15千克大米”中,只能說15千克大米是只斧頭的交換價值,不能說1把斧頭是15千克大米的交換價值。如果要表示15千克大米的交換價值,必須把等式左右對換,變成“15千克米=1把斧頭”,才可以說,1把斧頭是15千克米的交換價值。所以說,作為交換價值的商品只是用來表現商品價值的,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
4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板書并劃書)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使用價值和價值是什么?現在我們可以回答了老師剛開始提的那兩個問題“我們為什么會去買商品?為什么有的東西貴有的東西又便宜呀”了。下一節課我們將來和大家一起學習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以及它給我們的啟示,請同學們下去預習和思考。
三 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板書)
同學們看黑板,這節課我們學習的是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的基本屬性包括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