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商品服務市場和消費者教學設計
第七課 商品服務市場和消費者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商品服務市場的基本構成狀況和特點;懂得商品服務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機環節;理解商品服務市場與國民經濟發展及每一個消費者的關系;懂得市場交易的基本原則及重要性和現實性,懂得現代經濟條件下消費者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知道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后應該通過什么途徑和方式解決;學會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和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具體要求
1. 知識方面
識記:商品服務市場的范圍、特點力地位;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和服務市場各自的特點;商品服務市場交易原則的內容和作用;公民個人和家庭生活消費的基本內容以及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家庭消費與社會生產的關系;消費者依法享有主要要權利;我國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立法和組織機構;依法解決消費者和經營者爭議、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一般程序;消費者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的義務。
理解:違背商品服務市場交易原則的危害性;發展商品服務市場對于促進生產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樹立正確消費觀的意義。
運用;對現實生活中違反市場交易原則的現象進行分析,說明如果任其發展,必將破壞正常的交易秩序,危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根據消費要與國情和家庭收入相適應的原則,模擬一份個人和家庭消費的合法化建議;列舉生活中的實例,分析偽劣商品的危害及消費者應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 能力要求
理解知識的能力:通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和轉換能力,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對現實問題能夠進行分析和評價,從而達到正確認識規范的市場行為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如從生產和消費的關系看,樹立正確消費觀以及適度消費的重要意義。
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獨立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新情景、新問題的能力。如怎樣解釋制造假冒偽劣不能看作是個人行為,為什么要從這些行為所產生的社會后果認識市場交易原則的重要性等等。
參與社會實踐和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培養學生具有這種能力。可以要求學生有意識地了解、考察身邊商品服務市場的交易活動。考察前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本知識更出考察課題,迷樣就會目的性更強,考察的結果會更有濃度。并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引導學生對一些不正常的現象和問題有正確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思想覺悟水平。還可以要求學生與家長共同討論消費問題,以使學生在與家長的交流中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組織學生旁聽法院審理有關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的訴訟案,也可以讓學生收集有關案例,組織討論和交流認識。
3. 思想覺悟要求
通過本課教學,幫助學生認識我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這一任務的艱巨性。讓學生從目前一些違反市場交易原則的消極現象認識到這正是市場經濟不發達的表現,我國市場交易秩序的建立和完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商品服務市場中,作為市場主體的交易雙方,都應該嚴格按照市場交易原則辦事,而不應為了自己的利益破壞市場規則,以至影響到國家的整體利益。并幫助學生認識到作為一個純粹的消費者,一方面要學會正確消費,另一方面要增強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權利意識,學生用法律正品保護自己,同時又要遵守社會公德,尊重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幫助學生分析、審視自己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鼓勵學生敢于剖析自己、修正自己,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