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國民經濟信息化(A)
第一課 發展經濟與改善生活第二節 社會經濟發展的道路第一框 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國民經濟信息化(a)教學設計:金山區楓涇中學:趙俊英 審核:盧立臻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本框的學習使學生懂得新型工業化的內涵。通過對工業化涵義的剖析,對英、美、德、日等國家工業化模式的分析,以及總結我國工業化的歷程,從而詮釋出我國新型工業化的涵義和特點。培養學生能初步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方向、辨證分析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組織課內閱讀、討論、課外搜集相關資料和信息結合實例得出我國必須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及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特征。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景、巧設問題,幫助學生構架書本世界和學生世界的橋梁。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識中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緊迫性以及它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強公民應有的使命感,激發學生學習文化知識掌握科學技能的熱情。形成對黨的方針、政策的認同感。二、課前準備: 科技含量高1.教師準備: ⑴ 新型工業化道路特征 經濟效益好① 理清教材知識框架: 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少 人力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⑵ 信息化與工業化的關系 工業化為信息化提供物質基礎 信息化帶動工業化②查找相關資料,巧妙設置問題:查找相關資料“美英模式”、“德日模式”有什么特點?各國工業化模式對我國的工業化道路有重要的啟示與借鑒。教師課前對學生查找案例做簡要指導。2.學生準備:學生對老師設置的問題分組完成并完成p34操作平臺,部分學生制作課件。三、教學過程:【導入】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財富創造,都不可能脫離本國的基本國情,都必須從實際出發去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的現代化道路應該怎樣走?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內容。課題: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國民經濟信息化【提供材料】:介紹“美英模式”和“德日模式”(多媒體配以圖片、文字打印發給學生) 師:“美英模式”和“德日模式”有什么特點?各國工業化模式對我國的工業化道路有重要的啟示與借鑒。學生分組討論回答:(討論時間控制在5-8分鐘,)略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個人(或小組)觀點的積極性,并做簡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