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經濟常識》 第七課 商品服務市場和消費者教案
第一部分《經濟常識》
第七課 商品服務市場和消費者
二、家庭消費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誤區一 物質生活消費就是生存資料消費 ; 精神文化生活消費就是發展資料消費 ; 勞務消費即享受資料消費
【剖析】〈 1 〉家庭消費的分類:按照消費的內容可以區分為物質生活消費、精神文化生活消費和勞務消費。把這些消費內容再按照消費目的進行分類 , 又可以分成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
〈 2 〉兩種分類標準不同 , 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①生存資料消費既包括必要的物質生活消費 , 也包括有關的勞務消費。
②發展資料消費在內容上也表現為物質消費、精神消費和勞務消費。
③享受性消費在內容上也表現為有滿足享受的物質生活消費、精神生活消費和勞務消費等。
(3 〉可見 ,題目的觀點是不妥的 ,原因是沒有弄清劃分這些類別的標準。前者反映家庭消費是否全面 , 后者反映消費水平高低。
誤區二 認為消費是單純的個人行為
【剖析】(1) 家庭消費是個人消費行為 , 國家尊重個人生活消費的自主權。
(2 〉家庭消費絕非與社會無關 , 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費 , 既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發展 , 又關系到社會和集體的利益 ,關系到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 新的社會需求的創造 ,以及新的市場的開拓。
誤區三 認為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觀念已經過時
【剖析】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是我國人民的傳家寶 , 是國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我們過去革命和建設取得的成就靠的是艱苦奮斗 , 如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同樣需要全國人民艱苦奮斗 , 即使將來實現了現代化 ,國家富裕了 , 這種精神也不能丟。從我國的現實國情來看 ,我國現在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生產力水平低且不平衡 , 經濟發展還比較落后 ,人口多、底子薄 , 因此 ,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精神更不能丟。俗話說 ,“成由勤儉敗由奢”" 玩物喪志 ", 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 ,對于一個人的優良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是十分有利的。
誤區四 消費總對生產起推動作用
【剖析】生產決定消費 , 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消費是社會再生產實現良性循環的重要條件。它能帶動新產業的形成 ,能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 ,能調節生產 ,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而消費水平過高或過低 , 都與生產力水平不相適應 ,自然不會推動生產的發展 , 相反 , 會阻礙生產的發展。
誤區五 信用消費是 " 花明天的錢 ,圓今天的夢 ", 是超前消費 ,與適度消費相矛盾。
【剖析】適度消費指居民家庭消費必須與國情及家庭收入相適應 , 要量入為出 ,不超前 ,也不滯后。信用消費就是得到商品或提供的服務后 ,不立即付錢而是承諾將來付錢的做法 , 也就是 " 先買貨 , 后付錢 " 的一種消費方式。信用消費主要發生在下列情況中:第一 , 需要長期積累而又長期消費的大商品 ( 房子、車子等 ) 購買中 ; 第二 , 手頭一時缺錢但未來一定有支付償還能力的人們的購買行為中 ; 第三 , 眼前雖然經濟困難 ,但經濟前景看好的一些人的購買行為中。可見 ,信用消費并不是讓人毫無根據地透支生活 ,而是在權衡自己的收入水平后 ,對自己生活所作的安排。對信用消費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超前消費 ,如果對自己收入能力的判斷符合實際 , 能夠逐次還清貸款或分期付款 , 采用這種消費方式就是合理消費、適度消費。如果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收人能力 .或者明知自己無力消費卻硬要崇洋消費、盲目攀比 ,搞一步到位消費 ,就是超前消費 ,則與適度消費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