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和商品的關系
必修1第一單元易混、易錯點辨析
一、貨幣和商品的關系
比較 貨幣 普通商品
含義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產生時間
不同 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商品的產生早于貨幣
本質不同 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不能作為一般等價物
職能不同 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 只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
聯系 貨幣的產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商品和貨幣都有使用價值和價值,都體現了人與人相互交換勞動的關系,兩者都是歷史范疇。
二、使用價值和價值的比較
區別:(1)含義不同:使用價值是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2)屬性不同: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反映人和物的關系,它是具體的。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本質屬性,它反映的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關系,它是抽象的。
聯系: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一題,兩屬性之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
(1)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所以商品的價值對使用價值有依附性。另外,使用價值也不能離開價值,離開價值的使用價值便不是商品了。(2)二者相互對立。在市場上商品生產者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其價值,這就必須把使用價值讓渡給消費者;對于消費者來說,他的目的是為了占有商品的使用價值,這就必須把商品價值通過交換價值形式讓渡給生產者,所以,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都不可能同時占有使用價值和價值。
三、物物交換和商品流通比較
比較 物物交換 商品流通
含義 物與物的直接交換 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
公式 商品──商品 商品──貨幣──商品
特征 買和賣同時進行 買和賣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可以分離。
產生 貨幣產生前就存在 貨幣產生后才存在
聯系 商品流通是在物物交換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換的高級階段
四、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比較
區別:(1)含義及實質不同
從含義上看: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而通貨緊縮是指物價總水平在較長時間內持續下降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小于社會總供給。
(2)形成的原因不同
通貨膨脹是由于紙幣發行量過多或紙幣的流通速度過快而造成的。而后者則是由宏觀經濟環境和商品短缺轉為相對過剩,貨幣供應量增長乏力,國外經濟危機傳導的物價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3)結果不同:通貨膨脹使物價高漲,人民手中的錢不值錢了,人民的購買力下降,從而影響人民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通貨緊縮由于物價普遍下降暫時可以使消費者得到一定的實惠,但從長遠看,市場流通不暢,企業利潤減少,不利于企業生產的正常發展,使國民經濟處于徘徊狀態,不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解決方法不同:要防止和抑制通貨膨脹,一是要大力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二是控制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實施適度從緊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方針,努力增收節支等措施。解決通貨緊縮主要靠綜合運用投資、消費、出口等措施拉動經濟增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來說,特別需要靠擴大內需,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